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



  5.2 加强良好的饲养管理
  在国外,有人尝试使用血清疗法,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获得一定成功。具体做法是:采取PMWS猪场健康成年猪的血,抽出血清,每毫升加0.25mg蒽诺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苯尼考,也可以按每毫升血清加入欧孢美诺或华西经典4万IU,混匀后分装冷冻保存,在仔猪出生7d后皮下注射3ml/头,有一定效果。但是,本病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对PMWS患猪无效。但抗生素(如附红散、百草圣等)和免疫增强药物(如黄芪多糖、流行针等)的使用以及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控制二重感染。良好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合适的饲养密度;良好的圈舍通风;减少环境应激;合理分群与混养;注意猪只引种;用高迪-HB按1:800兑水加强有效消毒等等。
  5.3 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它感染性疾病
  G.W.Stevenson等(2000)报道,对新生仔猪接种PCV2,诱导了典型PMWS的肉眼损害和显微损害,但在接种后第7周仅表现轻微的临床症状。与此相反,接种含有PCV2和PRRSV的TH可在接种后13天产生严重的消耗性病症和典型的PMWS病损。有研究认为,PMWS、PDNS和IP三种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病例中,病原都不是单一的,其中PCV2约占了90%以上,是主要的病原体,但PRRSV各占有60%左右,是主要的协同病原体。在PDNS中,细小病毒(PPV)占了30%。这说明,防止PCV和使其感染恶化的二重因子,特别是细菌、支原体及其它病毒侵入猪群加重病理损伤。
  5.4 加强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本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很难提出对PCV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5.5 加强疫苗的研究开发
  目前,尚没有疫苗,也没有实验性试用过。吴金花、布日额等(2003)建议:研究一整套完善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体系,搞清楚PCV在我国的流行分布情况;其次是寻找致弱该病毒的有效方法来制备可行的疫苗或根据对PCV全序列的分析,克隆具有免疫原性的基因并进行表达,制备基因工程苗。
  5.6 全面评估公共安全
  Tischer等(1995)用电子显微镜对人尿进行检查时,发现了类似PCV的小球形粒子,此后对人、牛、鼠的血清进行PCV抗体检查,发现伴有原因不明发热的人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正常人为20%,牛约35%,鼠12%~69%。Nishizawa等(1997)从人输血后肝炎病例中分离出TT病毒也属于圆环病毒属;Nayar G P等(1999)、佐藤胜哉等(2000)分别报道了牛、鸽感染圆环病毒。因此,对PCV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进行危险性评估十分重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抗体 致病性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