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病防治规范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
⑥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⑦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
(2)基因工程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及核酸疫苗。
(3)抗独特型疫苗
根据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网络学说原理,利用第一抗体分子中的独特型抗原决定位(簇)制备的疫苗。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2.因地制宜建立免疫程序
搞好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免疫程序的建立,要考虑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母猪母源抗体状况,仔猪、生长猪、肉猪的发病日龄和发病季节,免疫间隔时间以及以往免疫效果等因素。拟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不仅要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符合当地猪群的实际倩况,也应考虑疫苗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根据综合的分析,拟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
3.疫苗的正确使用
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第二,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度条件下保存。
第三,疫苗的使用应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第四,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
家、批号等,以备案便查。
第五,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据猪场情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第六,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第七,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能与疫苗直接接触。
第八,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第九,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曝晒,应置于阴凉处。
第十,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4.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在对猪进行免疫接种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猪只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二是母源抗体干扰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应该充分考虑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必要时要进行检测,避免这种干扰。
三是没有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免疫接种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免疫效果。
四是猪只生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五是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能受损。
六是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没有保管好,或操作不严格,或疫苗接种量不足。
七是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而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八是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总之,免疫失败原因很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为防止免疫失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正确使用疫苗及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

.规模化养猪场兽医防疫规程
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猪的传染病(包括寄生虫、下同)保护养猪正常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下同)和农业部制定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入下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防疫卫生工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猪传染病同《实施细则》第三条中规定的有关猪的疾病。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国营、集体、专业户和中外合资养猪场。
第四条猪场场长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防疫卫生规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检疫 疫病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