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病防治规范



②杀虫:首先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
③灭鼠:首先对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对饲料的贮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
(5)健全兽医管理制度这是维护猪群健康的保障。
①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第一,在猪场大门,要设立长于汽车轮1周半的水泥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应有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进入场区应更衣、换鞋后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猪场。
第二,饲养猪只尽量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一批猪转出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空闲1周后方可再进猪。
第三,种猪可不必转移,选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带猪喷雾消毒,此时仔猪应注意保暖。
第四,猪舍要通风良好,每天清扫卫生,定期消毒。
②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第一,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
第二,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要在隔离猪舍饲养和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并入生产群。
第三,每天早、晚巡视猪舍,发现异常猪只,应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副检作出明确诊断。
第四,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副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③建立可行的免疫、驱虫制度:
第一,猪场免疫程序和驱虫计划的制定,应符合本场的猪群实际情况,也应考虑社会,尤其是邻近地区疫病流行状况。
第二,免疫前、后应做好免疫监测,确定免疫时机,观察免疫效果。
第三,因地制宜进行药物预防,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第四,严格做好尸体处理,发现死猪,应送剖检室解剖,并及时作出诊断,然后对尸体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
第五,若猪场发生传染病,则应按传染病的性质,采取检疫、隔离、封闭、消毒等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病,减少经济损失。
2.疫病扑灭措施
(1)隔离 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作出诊断,明确传染病性质,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一旦病性确定,对假定健康猪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隔离开的猪群要专人饲养,用具要专用,人员不要互相串门。根据该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经一定时间观察不再发病后,再经过消毒后可解除隔离。
(2)封锁 在发生及流行某些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封锁应根据该疫病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按“早、快 、严、小”的原则进行。封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3)紧急预防和治疗 一旦发生传染病,在查清疫病性质之后,除按传染病控制原则进行诸如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处理外,对疑似病猪及假定健康猪可采用紧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可应用疫苗,也可应用抗血清。
(4)淘汰病畜 淘汰病畜,也是控制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免疫程序的建立和正确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而制成的,是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目前所使用的主要是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用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指对自然强毒的微生物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免化弱毒疫苗等)。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的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疫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④多价疫苗:指由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检疫 疫病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