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的主要疾病(一.)传染病的防治



临诊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瘙痒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病猪精神蒌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地的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后病程发展,山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



病理变化
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症,咽喉部粘膜和扁桃体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镜检脑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诊断
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取病料(脑、脾等)制成都1:10悬液,加抗菌素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化气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于家兔,2—3天后,家兔注射部奇痒,不断磨擦或啃咬局部,致使该部脱毛、皮肤出血,经约1—2大后麻痹死亡;如将上述病料喂猫,2—4大后猫头部奇痒,喉头麻痹、流涎、不吃、萎顿,24—36小时死亡。
防治方法
猪是重要的带毒者,防止购入种猪时带入病原,注意隔离观察,并灭饲养场的鼠类有重要意义。发生本病时,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坏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猪注射弱毒疫苗。据知,弱毒苗有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有的单位体制成灭活菌供预防使用。

--------------------------------------------------------------------------------

15.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1987年首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使受感染的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疫病,以前曾称为神秘病、蓝耳病等。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是种猪、繁殖母猪及仔猪发病,育肥猪发病较温和;接触性传染,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危害性甚大;经空气通过呼吸道感染,有人认为还可通过胎盘感染;猪只买卖移动、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气候变化都可促进发病和流行。
临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少数病猪耳部发绀,呈蓝紫色;妊娠母猪还可见早产、产死胎和产弱仔;仔猪出生后呼。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致死率可达80%~100%;成年公猪和青年猪发病后也可出现全身症状,但较轻。
防治方法
做好进境猪只的口岸检查工作,防止从国外引进种猪时带入此病。国内交换和购头种猪时,必须从无此病的种猪场引进,引种前要进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方可引入;切锁发病猪场,禁止向外山售种猪,及时清洗和消毒猪舍及环境,特别要处理流产胎儿及胎衣等。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减少死亡。国内正在积极研制疫苗预防。



--------------------------------------------------------------------------------

16.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病之一。
流行特点
细小病毒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猪细小病毒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染,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
鉴别诊断
引赵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方面,传染性因素主要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体病引起的流产相区别。
防治方法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将病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人工免疫接种: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 。


--------------------------------------------------------------------------------

17.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 原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特点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抵抗力较弱的病毒。日本乙型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马牛、羊、猪、禽及人等均易感。本病以蚊子为传播媒介,有明显节性,以7~9月份多发。本病呈散发,而隐性感染猪很多,在感染初期(病毒血症阶段)有传染性。猪的发病年龄多在出6个月以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母猪 坏死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