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的主要疾病(一.)传染病的防治



诊断
①流行特点:新生仔猪24小时内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炎夏和寒冬及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②症状:潜伏期最短的为8~10小时,一般在24小时左右,表现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拉稀愈加严重。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②病理变化:皮肤干燥、皱缩,口腔粘膜苍白、干燥脱水。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防治
①治疗:由于患病仔猪剧烈腹泻而迅速脱水,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但如在出现腹泻病猪后立即对全窝用药物预防治疗,则可减少损失。
②预防:利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应用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另外,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季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1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仔猪在吮乳期常见的腹泻病。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诊断
①流行特点: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在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
②症状: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拉稀,排出白、灰白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同时,病猪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可见吐奶。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
②病理变化:病理剖检无特异性变化,一般表现消瘦和脱水等外观变化。部分肠系膜充血,肠壁薄而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防治
①治疗:抗菌药物如痢见停、痢必净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康大宝、活的嗜酸菌制剂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②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对仔猪注意保温,同时注意环境的干燥及提早补料等,可减少发病。

--------------------------------------------------------------------------------

13.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亦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病,多呈慢性经过。
病原
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呈多形性、不易着色,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生长的微生物。
诊断
1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但地方品种猪易感性更高。疾病虽无季节性,
但在气候剧变、阴湿寒冷时易发生,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饲料品质不良、猪舍拥挤、通风不良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2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情,可分三种类型。
急性型:常见于新发病的猪群,多发生于本地品种猪,尤其是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更为多见。病猪常突然发病,呼吸次数剧增,严重者张口喘气,口鼻流沫,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呈犬坐式,咳嗽低沉或痉挛性阵咳。若无继发感染,则体温一般不高。食欲减少,病程3~5天。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群的猪或急性转为慢性。长期咳嗽,特别在清晨及晚间更为明显,或进食及运动时咳嗽。初为单咳,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呼吸次数增加,呈腹式呼吸,显示呼吸困难。咳嗽及气喘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病猪常流鼻涕,有眼屎,咳喘重时,可视教膜发钳,食欲减退,被毛无光泽,瘦弱,病程可达2~3个月或更长。
隐性型:症状不明显,偶见咳嗽和气喘,以外来猪、杂交猪及老疫区猪多见。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肺部。两肺心叶、尖叶和隔叶呈现对称性的实变,肺中间叶也呈现实变。病变界限明显,似鲜嫩肌肉样,俗称“肉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边缘呈轻度充血。肺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文气管肺炎变化。


--------------------------------------------------------------------------------

14.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猪、牛、羊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发生感染;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乳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多发生冬、春季节,哺乳仔猪死亡率很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母猪 坏死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