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的行为与饲养管理



  六、母性行为
  猪的母性行为表现为:絮窝、哺乳及抚育仔猪等分娩前后的一系列行为。
  1、遗传特征:为保证种族的繁衍,母猪会尽力抚育仔猪,保证其成活,当仔猪受到威胁时,母猪会表现出特殊的勇气和拼命牺牲精神。
  2、母性特点:
  分娩:临近分娩,母猪通常会以衔草絮窝的形式表现,即使是坚硬的地面,也会用爪子抓地面。分娩前24h,母猪表现精神不安、频频排尿、磨牙、咬尾、拱地、时起时卧。侧卧分娩,时间一般在下午4点以后比较安静的时间,夜间产仔较多,当第一头仔猪娩出,母猪会发出尖叫声。
  哺乳:母猪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处在放奶状态,当小猪吃奶时,母猪会尽力亮出乳头,以利小猪吃奶。充分暴露乳房可形成一个热源,引诱小猪在温暖的乳房下躺卧。授乳时一般侧卧,中途不换姿势,母、仔双方都可以主动引起哺乳行为,如哼叫、拱挤等,母猪会选一个靠墙的安全地方,用嘴将小猪拱开,慢慢卧下,以免压伤小猪,如果一旦压住,母猪会立刻站起来,重做一次,保证不会压坏小猪。
  认仔:母仔之间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相互联系,母猪确认仔猪、仔猪确认母猪和固定的奶头,非常准确,即使在很复杂的情况下也不会弄错。
  护仔:面对外来的侵犯,母会发出吼声警告,此时仔猪会伏地不动或闻声逃窜。母猪会张开两颌对来犯者发出威吓,甚至进行攻击。
  七、活动与睡眠行为
  1、遗传特征:白天活动、觅食,只在温暖的季节和夏天,夜间有少许觅食活动。
  2、活动特点:主要活动在白天,因猪的年龄和生产特性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昼夜休息时间为60~70%,种猪约70%,母猪为80~85%,育肥猪为70~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最少。
  哺乳母猪:随哺乳天数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休息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静卧,多侧卧少伏卧,呼吸轻而匀,眼虽闭但易惊醒,二是熟睡,则呼吸深长,有鼾声,间有皮毛抖动,不易惊醒。
  仔猪:出生三天内,除吸乳及排泄外,几乎全部睡觉,随日龄增长,睡眠逐渐减少,但在40日龄大量采食后,睡眠又稍有增加。条件合适,在饱食和足饮后,一般都会安静休息。
  八、探究行为
  探究行为包括: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
  1、遗传特征:为种族繁衍,猪有很强的侦测环境和寻找、辨认食物的能力。
  2、探究特点:猪的探究行为大多是朝地面的,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特别是小仔猪对周围一切新的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会用鼻拱、口咬的方式来探查周围环境中所有的新东西,其探究时间比群体玩耍的时间还要长。猪在觅食时,首先都有一个拱掘动作,通过闻、拱、舐、啃,觉得符合口味并确认环境安全没有危险后才会采食。例如乳猪对待诱食的乳猪料,当7日龄开始补料时,小乳猪一般不会采食,只会拱、闻、舐,进行尝试性接触,特别是首日,这种行为能达6~12次之多,一般要经过2~4天,甚至一周才会少量采食。
  猪栏内睡觉、采食、排泄有明显不同的地带,都是通过嗅觉区分不同的气味而形成的。
  九、异常行为
  异常行为包括:争斗、闹圈、咬头尾等超出范围的恶僻行为。
  1、遗传特征:有无遗传性尚无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2、异常行为特点:多与环境中有害刺激有关,如长期圈禁的母猪会顽固地咬嚼自动饮水器的铁质乳头;单调、无聊、狭小的空间会让母猪不停地咬栏柱。饲养密度的增加,攻击行为也增加。有些神经质的母猪产后会出现食仔现象。营养缺乏和环境拥挤出现的咬尾行为会给生产以极大危害。
  十、后效行为
  后效行为是猪出生后学会的识别事物和听人指挥等条件反射行为,与先天的觅食、哺乳及性行为等有较大差异。
  后效行为特点:猪出生后对新事物熟悉后便建立较固定的认识,对吃、饮的记忆力很强,能准确记住睡窝、食槽、水器、排泄点的位置,以及定时喂料、给水的笛声、铃声、敲打声。一般来说,通过训练,均能建立猪的良好的后效行为,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小结:了解猪的十大行为特征,应'顺其自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养猪效益。一是饲养条件上,要制定合理的饲养工艺,设计新型的,符合猪的生理特点的栏舍和设备,有效控制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猪的生理习性,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加强后效行为的训练,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让猪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达到繁殖力高、多产肉、少消耗、高效益的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小猪 后效 乳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