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论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摘要:本文从环境、营养、疫病、粪便等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四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厂化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我国对家蓄生态的研究是近半个世纪的事,它的形成是以普通生态学和畜牧学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近二、三十年,工厂化养猪在我国崛起,目前,仅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猪场就有2000多家,这使得我们不能不重视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本文提出集约化养猪生态学的概念与同行们商榷。

   1.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的特点

   集约化养猪是指猪群高度集中和密集饲养以达到节省建筑面积、节省环境控制的能源和节省人工的一种现代化、工厂化养猪方法。

   集约化养猪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它是家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集约化养猪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商业利润;经营的方式是专业化、商业化;它的生产规模大,通常以年产一万头商品猪为一条生产线;它需要依靠畜牧服务行业的支持;饲养的是瘦肉型猪;饲养标准化,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特别是由于采用人工控制环境使之与传统养猪生态系统截然不同。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环境、猪与猪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用以指导养猪生产。

   2. 集约化养猪的环境生态。

   动物与其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协调一致,才能正常的生产发育和繁殖后代。集约化养猪由于人工控制环境并实行'全进全出'式的流水式的生产方式,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下,其生产效率定比传统养猪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生态平衡。

   集约化养猪根据养猪生产的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和育肥等六大环节组成一条生产线进行流水式的生产。'全进全出'使一栋猪舍内上一批家禽与下一批家禽间没有接触,也使得上一批家禽所有的相关微生物,因为家禽的移出,在禽舍经过消毒后而减到最少,下一批家禽不一易感染上一批家禽的疾病,提高了动物饲养效益

   及减少使用药物过多而造成体内药物的残留问题。

   在集约化猪场中,生产母猪一般采用单体限位饲养,限位栏为金属结构,每头所占猪栏面积约为1.26平方米。

   这种猪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少;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母猪按配种时间集中在一区内饲养。便于根据怀孕期长短合理饲喂,方便操作;母猪不争食。不打架,减少机械性流产。这种猪栏的缺点是:建造成本高;母猪缺乏运动,会影响延迟发情和利用年限;需要有周密的生产计划和细致的管理相配合。

   工厂化猪场一般将临产母猪集中在分娩舍内分娩和哺乳,集中分娩有利于做好接产工作和哺乳仔猪的护理,而且可以节约劳动力。分娩栏为金属结构,中间部分为哺乳母猪限位区,两侧为仔猪活动区,分娩栏一般设计每头占3.74平方米(含仔猪活动区)。仔猪活动区一侧常设保温箱,下铺电热保温板和上挂红外线灯泡或在仔猪休息的

   地下安装水管,由锅炉或电热水器提供的热水(一般为60 ℃

   )在管道中循环流动,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母猪和仔猪要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5--20℃。为了防止热应激。台湾的一些猪场还在猪哺乳母猪限位区的地下安装供应冷气的管道,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初生仔猪的保温则很重要,1--7日龄保温箱的适宜温度为32--28℃

   ,8--30日龄为28--25℃ 。寒冷是仔猪的大敌,尤其最初几天最为重要。

   小猪断奶后转入保育猪舍,常见为全金属结构高床(距地面约20--30厘米 )全漏缝地板的保育栏,保育栏的育成猪每头占有猪栏0.30平方米

   。体重达20千克时转入生长猪舍,此时每头占用猪栏面积为0.50平方米

   。体重达60千克时转入肥育猪舍。养至95--100千克时出售,育肥猪每头占用猪栏面积为0.70--0.90平方米。

   3--5周龄早期短奶仔猪猪舍温度最好保持20--25℃

   ,相对湿度50%--80%,低温高湿不但生长缓慢,而且易引起腹泻,造成损失。中猪及育肥猪的 适宜温度为 18--20℃,相对温度为

   75%--8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肥育效果。相对湿度达90%以上,猪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公猪舍应保持13--22℃,适宜相对温度为60%--80%。集约化养猪由于饲养密度大,一栋猪舍通常养猪500--1000头,因此预防夏季热应激就很重要。猪的一生所需的温度是由高到低的,从出生时的3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饲料 母猪 处理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