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论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的综合企业,每日粪尿排污量为300吨,每小时向空气中排放56千克以上的氨和15--20千克的粉尘,在距离猪舍80米空气中的细菌足以构成疾病传播的危险(家禽粪便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根据我国资料介绍,年产万头猪场每天排出粪便20吨,日排污水100--50立方米

   。李焕烈报道,每头大猪

   每天排粪3千克,污水10千克。猪粪是农家的优质肥料,一头肥猪可产粪肥1.7吨,共含氮7.6千克,磷2.3千克,钾6千克,可上3亩地,氮素不足可用化肥补充(张永泰、高效养猪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猪粪尿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粪尿的化学成分项目 水分 有机质 N P2O5 K2O 猪粪 82 15.0 0.56 0.40 0.44

   猪尿 962.5 0.310.12 0.94

   猪粪施到土壤中,在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土壤中的氨和铵盐转化成硝酸盐,此即硝化作用,硝酸盐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氨基酸,氨基酸又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物质在土壤中可被植物再利用,也可能留在腐殖质中被雨水淋洗,随着河流进入海洋,为水体生态系统所利用。在一个农牧结合的良好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能保持良好的平衡。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硝酸盐类固定在机体内,供给作物生长。动物采食植物性饲料后,通过粪尿排泄回到土壤,使生态系统保持动态的氮平衡。

   猪场的污水若未经处理流入江河中,能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孳生,堵塞江河,污染水环境,导致水质缺氧、缺光、严重时,使水生生物大批死亡,最后藻类也因缺氧而不能生存,致使水质发黑发臭。这种因'富营养化'造成的水质恶化,往往难以净华,难以恢复,其害无穷。

   在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型畜牧场所在地也出现'蓄产公害'。公害是指伴随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产生的社会性灾害。'畜产公害'是指家蓄排出的粪便、污水、并由此产生的恶臭、孳生生蚊蝇和害虫以及蓄舍产生的噪音。从而使猪场周围的居民群起而攻之,最后迫使猪场不得不外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家蓄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而且也关系到生态平衡、农业良性循环、发展持续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等重大问题。

   要把猪场的粪便和污水处理好,必须做到无害化,不产生二次污染:变废为宝,便于利用:实行农牧结合,有利生态平衡;节约投资和能源,经济合理,便于推广。这都与畜牧场的生产规模、布局

   、清粪工艺、排污标准有关。

   我国的工厂化猪场已积累丰富的污水处理经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创办于1975年的广东四会市下布猪场,年产12000头肉猪,种植水果14平方毫米,鱼塘1.2平方毫米,它们采取'养猪--沼气--种植(鱼)业'结合,以大办沼气为纽带,农牧结合,彻底解决了全场职工的生活能源问题,保护了山林、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利于防疫工作。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养鱼、种果、种西洋菜合计收入一年就节支了9万元,创下农牧结合的先进典型,至今已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场参观考察。

   年产2万头商品猪的北京市东郊农场苇沟猪场采用粪便综合利用办法,同样收到良好效果。该场综合利用的办法是:利用沼液渣养鱼:利用沼液养蚯蚓--喂鸡;利用沼液、沼渣制有机复合肥;利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培育中药和花卉,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可见,集约化养猪粪便处理大有作为。

   本文仅从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环境、营养、疾病、粪便出现的生态问题作一些浅论,目的是抛砖引玉。

   有关集约化养猪的生态系统,生态育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培育出适合集约化饲养的猪种);环境因素对猪的健康、生产力、繁殖力、肉品质的影响;集约化养猪与大气污染的生态关系(猪舍臭气产生的控制,猪舍周围空气污染指数及细菌数的测定);集约化养猪与其他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蚊蝇和老鼠等)的生态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饲料 母猪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