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论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左右降至成年时13 ℃ 左右,传统养猪是无法满足猪对温度的要求的。

   气流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也有很大影响。

   从美国三德设备公司引如我国的工厂化养猪设备,抽风机是定时,定温自动控制开关的。肥育猪舍的卷帘也是定温自动控制慢慢升降的,突然的升降都会影响猪的健康。当低温时突发高风速就易引起猪的感冒、腹泻、关节炎;低温、低湿、高风速则易引起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更增加小猪下痢的发病率。超密度的饲养,舍内水汽和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在舍内过多积存也会使猪生产力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升高。

   现代化养猪工厂,舍内机械产生的噪音也会引起猪的不安,如风机、清粪机械、加料,赶猪走动发生的声音。猪对重复的噪音能很快适应,但突然的噪音对食欲、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有影响,甚至引起母猪流产、早产现象。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现象比较普遍,引起猪咬尾的原因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如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贼风侵袭,光照过强都会引发咬尾。

   此外日粮营养不良,采食不均,,同一栏的猪体重相差悬殊,猪患贫血,寄生虫也会发生攻击别的猪,发生咬尾现象。这就是在密集饲养的生态条件下,猪与猪挤在一起所出现的不良现象。为此,一般在出生当天就给仔猪断尾。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密集的饲养条件下,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发挥猪的生产力,是集约化养猪环境生态的一大优点。

   3.集约化养猪的营养生态

   集约化养猪生态营养学是以最小的饲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多质好的猪肉为目的,研究环境(饲料库)一猪(基因库)--肉产品(产品库)三因素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平衡,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环境。

   集约化养猪与传统养猪不同,除了栏舍建筑的高投入以外,还表现在饲养的利用上,集约化养猪的饲料开支往往占总的80%左右。

   出于追求生产快,出栏率高,以减轻每生产一头商品猪所负担的栏舍折旧费,它在饲料利用上,主要以玉米、豆粕、小麦麸等精料为主,不再使用粗粮,由于饲养头数多,一般也不用青饲料。因此就要由添加剂预混料其营养不足,除了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及油和蛋白质及含氮营养物质等营养类饲料添加剂外,通常还要加入生产促进剂、饲料保藏剂和驱虫保健剂等非营养类的饲料添加剂,用以完善饲料营养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保健防病,促进生产和减少饲料加工及贮藏中养分损失,这就大大增加了猪的饲养成本,而集约化养猪营养需要量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品种

   优良品种其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需要优质全价饲料。集约化猪场饲养的猪品种瘦肉率高、生长快、体型大,它比地方猪种及其杂种的营养需要就要增加。

   3.2 生长水平的提高 现代养猪力图以最少的饲料投入换取最多

   的猪肉。动物营养科学的进步,有可能使料肉比大大提高。深圳光明农场合营猪场105头30--90千克杜洛克、斯格商品猪委托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测定,平均日增重882克,饲料转化率2.55。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高营养的预备混合剂是分不开的。在广东,一些工厂化猪场,出栏一头商品猪,所用添加剂预备混合料的价值约在30元左右,这相当于30千克玉米的价值。

   3.3 密集饲养环境的要求

   由于猪群密集,热应激和通风不良的影响和临床疾病发病率增加,使猪对诸如维生素C等具有抗应激作用的维生素需要量增加。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也要增加维生素A、E的供给。同时,由于采用金属或水泥制的漏缝地板、猪断绝了来自土壤的某些营养物质,而必需从饲料中得到补充,很多工厂化猪舍不见阳光,缺乏紫外线照射,皮肤含成维生素D的

   能 力减弱,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影响骨骼发育,因此工厂化猪场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也增加。

   3.4仔猪早期断奶的需要

   由于提早断奶能提高母猪繁殖力,提高分娩猪舍及设备的利用率,可降低生产一头育成猪的产栏设备的分摊成本。一般集约化猪场多实行21--28天断奶,从而提高了仔猪对营养的需求,日粮中常添加乳清粉,喷雾血浆蛋白粉,卵磷脂棕榈油及菌体蛋白粉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饲料 母猪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