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冬季猪呼吸道病的综合控制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研究表明,PRDC是由1种或几种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本病多发于6~8周龄保育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为10%~20%。

  1、主要致病因素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俗称“蓝耳病”,典型症状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或早产增加,仔猪呼吸道疾病增多。PRRS病严重破坏肺泡中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使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增强,常会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造成的免疫抑制,也会影响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Ⅱ型圆环病毒(PVC-2)是引起猪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病毒。PVC-2病毒也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免疫抑制,引起间质性肺炎。该病常见于6~14周龄的小猪,发病率在2%~30%,死亡率在4%~10%之间。

  猪流感(SI)是由粘病毒科的猪流感病毒(SI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在气温骤变、猪抵抗力下降的情况更易发生。该病多为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很低,临床上以突发、高热、流泪、鼻液增多、咳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为特征;若单一猪流感病毒感染,其往往是良性经过,但该病毒可在鼻黏膜、扁桃体、淋巴结和肺中繁殖,可损害猪肺部的防卫机制,从而为其他病毒或细菌敞开大门,若出现继发感染,其症状和病变会加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主要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常呈急性病程,使猪迅速致死。有15个血清型,该菌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借助于肺表面的纤毛和荚膜到达肺脏,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产生的毒素对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导致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

  副猪嗜血杆菌,常被认为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常继发于PRRS病、PVC-2、伪狂犬病及流感等感染之后,常见于5~8周龄猪。早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和厌食,也可见到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运动失调、发绀死亡,急性耐过猪表现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生长迟缓,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

  猪喘气病(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因素。感染后病猪干咳、低烧、生长缓慢、发病率高,支原体感染会破坏支气管纤毛,使纤毛变短、变少或脱落,不能清除各种呼吸道病原菌和异物,导致呼吸道门户洞开,使气源性病菌长驱直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支原体感染后导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使呼吸道免疫力减弱,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其他细菌、病毒的呼吸道继发感染。单纯支原体感染,只造成轻度肺炎。但猪场极少有单纯支原体感染,继发感染往往不可避免,尤其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猪蓝耳病时后果更严重。

 2、防治措施

  冬季区别其他季节的管理要点主要是保温、通风问题。各猪场应必备的保持舍温的条件,采用暖气或热火炉,还要有局部保温设施,如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防止仔猪扎堆。在保证舍温的同时,还要有适合冬季使用的排风系统,及时排除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搞好卫生,粪尿及时清理,舍内保持干燥,减少温差造成的应激,按时消毒,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或粉尘的密度以减少感染机会。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疾病传入,加强消毒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争取全进全出制度,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每批转出后彻底消毒。采用“冲-消-薰-刷-消-烧”6遍消毒法,使用“复合醛”消毒液、生石灰、火焰等方法进行严格消毒,并空舍1星期以上,才能转入下1批猪,彻底切降不同日龄(批)仔猪间的水平传播。结合早期断奶,减少病原体母仔传播。降低饲养密度,保育舍应让每头猪有0.3~0.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育肥舍让每头猪有1平方米的生活空间。为猪群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尤其乳猪断奶前后给予高营养水平适口性好的饲料。用选择好时机添加维生素等方法,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实需要引种,应事先做好疫情调查,防止购入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种猪到场后,隔离饲养40~60天,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并与本场几头老母猪混养进行风土驯化,让其产生适应本场微生物群的抗体,确定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免疫 母猪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