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于刚断奶仔猪、怀孕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育肥猪。急性感染时,其临床特征为急性黄疸型贫血和发热。
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阉割后几周的断奶仔猪。病猪高热达40℃~42℃。体表苍白,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四肢、尾特别是耳廓边缘发紫,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发生坏死。严重的酸中毒,低血糖症。开始腹泻,然后便秘。贫血严重的猪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急性感染后存活猪生长缓慢。发生慢性附红体病时,病猪消瘦、皮肤苍白、全身皮肤有蓝色小点,有时有瘀斑。死亡率为1%时,常为亚临床感染。
母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厌食、发热(42℃),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时,母猪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弱仔。发生继发感染,以及存在不良的畜舍环境,缺食等应激因素时都会加重发病,导致瘦母猪综合症。贫血母猪产出的仔猪往往苍白贫血,有时不足标准体重,易发病。
二、病理特征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贫血、黄疸和大量含铁血黄素形成。眼观,病猪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散发点状出血、全身脂肪黄染。肝脏先肿大变性,呈淡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继之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体积稍小,呈斑驳状。脾脏初常因淤血和出血而肿大、变软;后期脾小体减少而发生萎缩。心肌变性,新内外膜有出血点。肺胀衰竭。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大,偶见出血。肾脏肿大,皮质散发点状出血。长骨的红色骨髓表现增生。腹腔、胸腔及心包囊积液。
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点是:骨髓中红细胞系明显增生;脾组织中的网状细胞活化,有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肝组织中有局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星状细胞肿大,剥脱,吞噬多量含铁血黄素,汇管区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沉着。血片检查,血浆及红细胞表面附有大量附红细胞小体。
三、临床诊断
依据临床发热、贫血、可视粘膜苍白和黄疸的症状,特别是易发生在7~21天的仔猪,通过这些症状基本可以判定。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血液涂片瑞氏染色(至少应检查50个视野)可发现附红细胞体的存在。能排除引起贫血等其他原因。正常猪的红细胞压积(PCV)约为39.6%,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压积(PCV)约为24%。正常猪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0―15克/100毫升血液,而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贫血猪的血红蛋白水平为3~7克/100毫升血液。
附红细胞体病还要特别注意混合感染的问题,凡是可以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因素都可发生此病。因此要特别注意与其它疾病的混合感染。目前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呼吸道综合症+猪附红细胞体病、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圆环病毒+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感染较常见。要注意继发感染、合并感染和原发病的鉴别。
四、治疗
治疗本病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原虫清、新九一四(新砷凡诺明)、苯胺亚砷酸、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目前效果较好的是原虫清。
1、虫清疗法:按每吨饲料中加2千克原虫清,连用5~7天,或2000PPM饮水。
2、九一四疗法:按每千克体重15~45毫克肌肉注射,5天后再按每千克体重10~35毫克肌肉注射一次,以便巩固疗效(砷制剂用法用量不当、可导致中毒,生产中慎用)。
3、土霉素或四环素疗法:按每千克体重每日分两次肌肉注射药物15毫克,连续应用3天,可获得较好疗效。
五、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笔者在这里建议用伊维菌素注射液产前注射的办法驱虫,比如用害获灭母猪产前注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保护了母猪,驱除母猪体内寄生虫又避免了疥螨由母猪在产床上传给仔猪;做好针头、注射器的消毒;同时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此外将原虫清1000PPM、土霉素800PPM拌料,母猪和仔猪每月各添加3~5天,也可较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23/2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