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蛔虫病
⑴治疗。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①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②氟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③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④噻嘧啶。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⑤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⑥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⑦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⑧多拉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⑵预防
①定期驱虫。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它猪并群。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
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
②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③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已有报道猪蛔虫幼虫可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因此杀灭虫卵对公共卫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2.类圆线虫病
⑴治疗
可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也可使用噻苯唑(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一次口服),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40毫克,一次口服),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驱虫。
⑵预防
由于虫卵及幼虫对干燥的抵抗力很低,经常保持圈舍干燥是非常重要的。清除猪粪,并进行堆集发酵。此外,应定期对猪群进行预防性驱虫。
3.猪后圆线虫病
⑴治疗
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入饲料喂服。
②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15毫克,混入饲料喂服。
③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④多拉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⑤氰乙酰肼。口服每千克体重17.5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严重者可连用3天。
如有继发感染,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⑵预防
①猪舍应尽可能地建在较干燥的地方。对放牧猪应严加注意,尽量避免去蚯蚓密集的潮湿地区放牧。
②对本病流行的猪场,应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对3~6月龄的猪更需多加注意,遇可疑病例时应做粪便检查,确诊后驱虫。
③猪粪集中进行堆积发酵。
4.猪鞭虫病
防治。建议使用下列药物驱虫:
⑴羟嘧啶每千克体重2毫克,混入饲料喂服。
⑵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混饲或混饮。驱虫率为72%~99%。
⑶敌敌畏。每千克体重11.2~21.6毫克,与1/3的日料混饲。驱虫率可达90%。
5.猪肾虫病
⑴治疗
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拌入饲料中喂服。
②左咪唑。每千克体重5~7毫克,一次肌注,驱虫效果可达58.3%~87.1%,并能抑制肾虫排卵77~105天。
③多拉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⑵预防
着重加强检疫,防止购进病猪;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猪场保持干燥和清洁,定期用3%漂白粉或10%硫酸铜溶液消毒。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淘汰母猪。
6.猪旋毛虫病
⑴治疗。由于本病生前诊断困难,故治疗的方法研究甚少。可试用下列药物治疗:
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00毫克,1次或分3次肌注;拌饲以每吨饲料300克,连用10天可杀死全部肌幼虫。
②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50毫克喂服。
③氟苯咪唑。以每吨饲料125克拌饲。
④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喂服。
⑵预防
①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如在24块肉片中发现包囊或钙化的包囊不超过5个,猪肉和心脏需经高温处理(切成小块煮沸2.5小时)后方可食用;超过5个包囊,则应全部销毁或作工业原料。
②改善环境卫生,提倡养猪有圈,实行厩外积肥,扑灭鼠类;取消连茅圈,不用生的废肉屑喂猪,以杜绝感染来源。
③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生猪肉(包括犬、熊及其它动物的生肉)。
7.猪食道口线虫病
⑴治疗。可用下列药物驱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23/2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