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较难控制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及怀孕母猪。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引起的疫病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及肠炎等。同时PCV-2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极易引发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2006、2007年,猪圆环病毒在中国猪“无名高热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诱因作用。目前,圆环病毒病在我国已普遍发生,表现为流行范围广、阳性率高、混合感染严重、种猪感染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等全方面进行剖析,给养殖户朋友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的防治该病。
1、病原特性
猪圆环病毒(PCV)是兽医学上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PCV分为PCV-1和PCV-2两个基因型。PCV-1对猪的致病性正在研究,PCV-2已知具有致病性。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氯仿、碘酒、酒精、pH3的酸性环境,56℃和70℃的高温有一定的抵抗力;对苯酚、季胺盐类化合物、氢氧化钠和氧化剂等较敏感。
2、发病机制
PCV-2发病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PCV-2在免疫细胞中增殖,表现出其本身的致病性
PCV-2主要在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中复制,少数可在肾小球、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增殖。病毒可从全身巨噬细胞,包括肝、肺的肺泡和间质细胞及其他任何器官系统的炎症浸润液中的巨噬细胞中检出。在严重的PMWS病猪中能观察到显著的淋巴细胞缺失。
2.2免疫刺激
当有PPV、PRRSV等刺激因子存在时,PPV和PRRSV刺激了免疫系统并且促进了PCV-2的复制,其它非传染性刺激原与PCV-2共同作用同样可以加重PMWS症状及病变。另外,通过注射疫苗或免疫调节剂等非特异性刺激免疫系统,可以促进PCV-2的复制,因此在猪疾病发作期间不正当的免疫反而会加重PMWS临床症状。
2.3免疫抑制
PCV-2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也是其致病机理的重要部分。PCV感染后2d可明显的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分裂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在感染后8d可降低细胞MHC-Ⅱ类抗原的表达。现有的研究表明,MHC-Ⅰ类抗原及MHC-Ⅱ类抗原表达量的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时病毒介导的细胞膜的凹陷及病毒从细胞浆内向复制中心的移动有关。感染PCV-2猪T淋巴细胞(主要CD4+)和B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说明急性感染PCV-2患猪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3、圆环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特点
PCV-2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PCV-2分布广泛,尽管抗体阳性率很高,但一般为隐性感染。PCV-2常与其它病毒细菌,如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从而使疾病症状复杂化、严重化。
3.1流行范围广
截至2005年,全国PCV-2感染平均阳性率达55%,这充分表明PCV-2感染在我国猪群中已成普遍之势。其中涉及范围广,已陆续有二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道有猪圆环病毒的感染。各省发病情况虽有所不同,但已经可以证明圆环病毒2型感染已经在全国各地的猪场广泛存在。
3.2PCV-2在我国健康猪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阳性猪场多,血清学阳性率高。
3.3PCV-2与其他病原形成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PCV-2的感染会造成动物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再感染其他病原机会增大。免疫抑制导致猪群很容易受到猪瘟、伪狂犬病、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侵袭。
3.4种猪PCV-2感染率高
PCV-2导致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虽然一般在仔猪发病,但PCV-2的源头是在种猪上,育肥猪体内也可以检测到的PCV-2。种猪抗体阳性率是最高的,这可能意味着种猪不表现症状的持续带毒及不断排毒,从而导致圆环病毒不断的在猪场内循环,绵延不绝。
4、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相关的疾病
4.1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PMWS(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最常见于6~12周龄,即断奶猪群。猪群患病率为3%~50%,死亡率为8%~3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23/2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