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旋毛虫病的病状和治疗措施


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鸟类可以实验感染。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

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

【生活史】

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雌虫的寿命为5~6周。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流行病学】

旋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宿主动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包括人、猪、狗、鼠、熊、狐、狼、貂和黄鼠狼等49种动物,甚至不吃肉的鲸也可以感染旋毛虫。

据试验,许多昆虫如蝇蛆和步行虫,可吞食动物尸体内包囊,并能使包囊的感染力保持6~8天,从而成为易感动物的感染源;二是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在-20℃条件下仍可存活57天,在腐败的肌肉中可存活100天以上,其他如盐渍和烟熏均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这就给其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而鼠常因相互残食而被感染。一旦有旋毛虫引入鼠群,则能长期在鼠群内平行感染。犬的活动范围大,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多,感染的情况严重,而犬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是本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致病作用和症状】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甚或造成死亡。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对肠道和幼虫对肌肉两方面。成虫侵入肠粘膜时,引起肠炎、粘膜增厚、水肿、粘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经血管移行至肌肉,引起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睑水肿,重症者可遍及全身。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作用等而引起死亡。旋毛虫对猪和其他动物的致病力轻微,几乎无可见的临床症状。

【诊断】

旋毛虫所产幼虫不随粪便排出?故粪便检查法不适用于本病。怀疑猪、狗、猫等动物生前感染旋毛虫时,可剪一小块舌肌进行压片检查;或用皮内反应试验与沉淀反应等方法进行诊断。
死后诊断主要靠肌肉压片检查。从猪的左右膈肌脚切小块肉样,撕去肌膜与脂肪,先做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未钙化的包囊呈露滴状,半透明,细针尖大小,较肌肉的色泽淡。然后从肉样的不同部位剪取24个小肉粒(麦粒大小),压片镜检或用旋毛虫投影器检查。如果发现有旋毛虫包囊及虫体,即诊为阳性。

【防治】

在防制猪旋毛虫病时,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包括控制啮齿动物,防止与野生动物尸体的接触等措施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旋毛虫病 传播 毒素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