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简述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


一、流行病学与主要特征

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其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到7天内的仔猪,以1―3天仔猪最为常见,尤其以母猪第1胎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该病发病急,以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100%。

2.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天的仔猪,尤其以10―20天的仔猪发病较多,也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仔猪则很少发病。该病以排灰白色、有腥臭味的浆糊样稀便为特征,发病率比黄痢高,死亡率比黄痢低,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出现僵猪。

二、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利的发病主要是仔猪自身抵抗力差,同时受外界多种致病因子的侵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母猪带菌: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了母猪的乳头、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食入致病菌而引起感染。这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2.仔猪的生理特点:初生仔猪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因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3.环境与饲养因素: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变化。补饲、饲料突变、饮水卫生差及转群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该病。

4.营养缺乏:母乳质量差,吃乳不足或补饲较迟等,致使仔猪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抗病力低下;此外,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症、硒和维生素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仔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该病。

三、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根据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中兽医理论认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其母有很大的关系。应供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以使胎儿发育健全,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此外,母猪产前驱虫,上产架前的清洗、消毒工作等都是相当重要的管理环节,必须认真做好。

(2)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吃足初乳,以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仔猪在出生后的3天内肌注含硒牲血素(1―2毫升/头),或口服补铁制剂,可预防缺铁性贫血,从而增强抗病力;此外,应在仔猪2周龄左右合理补饲全价仔猪饲料,以满足仔猪快速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同时,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注意保暖通风、防贼风,有条件的饲养户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2.加强卫生工作与环境控制:夏季应加强通风降温,做好防暑工作,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等环境因素造成仔猪黄白痢发生。要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产前对母猪圈舍的地面、墙壁、屋顶、护栏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搞好产房卫生,减少带菌感染机会。母猪临产时用温的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腹下的乳房区,藉以防止仔猪病从口入。

3.防治方法:

(1)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饲料中添加林可壮观霉素预混剂1克/公斤或母子安每餐50克/包,连用3天,起预防保健作用。

(2)仔猪出生后第3、7、21天用长效沙星(恩诺沙星)或德米先(土霉素)0.3―0.5毫升/头,做3针保健,以提高抗病能力。

(3)白头翁500克煎水,分3餐拌料饲喂母猪,连用3天,同时仔猪每天口服1―5毫升,效果更佳。

(4)仔猪注射克痢快注射液1―2毫升/头,1天1次,连用3天;或每头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与黄连素注射液各1―2毫升,1天2次,连用3天。

(5)在农村还可用烂草席烧灰,冷却后按每头仔猪20克拌料自由采食,或添加0.3%肥乳酸(酸化剂)于饲料或饮水中,起预防保健作用。

(6)母猪注射疫苗。母猪于产前第45、15天分别两次注射K―88、99多价基因工程疫苗1头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细菌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