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思考与探讨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猪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以保育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迅速蔓延,由于病因复杂,一些专家将其称为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病。该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猪呼吸道综合症对养猪业的主要危害

1.1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使药物应用和疫苗紧急注射不见明显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对猪呼吸道综合症的控制难度,使发病过程延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1.2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母猪可能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等;公猪可能出现跛行和睾丸炎等,进一步对猪场生产造成影响。

1.3康复猪生长明显受阻,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推迟上市10~30天,甚至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均升高。由于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侵袭断奶后仔猪,而此时猪群正处于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又处于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时期,所以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场的猪群发病率高达30%~70%,死淘率高达10%~30%。

2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环境因素

环境尤其是猪舍小气候环境是造成猪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和一些旧式猪场的改建和扩建,都逐渐形成了限位栏、产房、保育舍、生长发育舍等几个阶段饲养,各阶段又形成小单元生产模式,但是由于设计和建造不合理,促使了猪群发生呼吸道综合症。

2.1猪舍设计猪舍高度、小单元内饲养密度、猪舍栋间距离、通风换气参数与气流风速设计不合理。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是舍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舍内水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微生物这些有害物质必须及时通过通风换气设备排出舍外,以免对猪群呼吸道造成刺激,引起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猪呼吸道综合症;同时,在通风换气中还必须考虑到气流、风速等因素,在高气流风速下会引起猪的感冒、黄白痢、关节炎、传染性呼吸道病等。

2.2舍内猪粪处理许多工厂化养猪采用小单元舍内人工清粪,并在舍内设有暗沟用于猪粪尿的排出,由于舍内粪污处理设计不合理,再加上人工成本等因素,并不能保证每日将粪沟内的粪尿全部清除,结果暗沟内积有粪尿等排泄物,因此造成舍内空气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进一步升高,增强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猪舍内不良的空气损害了猪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清除作用,使呼吸道病原清除率下降,导致猪只咳嗽,日增重下降。

2.3生产区内不能实现真正的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的目的是使猪舍内下一批进人的猪群不能接触到上一批猪群所感染或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猪群的移出,舍内严格消毒,将下一批猪可能感染同一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切断疾病的传染链,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但由于设计和管理的因素,饲养员、兽医、人工授精员等在接触新进猪群的同时,也要接触其他类型的猪群,并且劳动工具也互相交叉使用,结果使各单元的消毒不彻底,因此达不到全进全出的目的。

2.4冬春季节猪舍通风换气不良有些猪场往往在冬春季节为了保温而把猪舍的门窗紧闭,造成猪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和新鲜空气缺乏,引起猪呼吸道正常防御机能受损而诱发病原体感染。另外在外界气温急剧变化时,如连续阴雨后突然晴天或昼夜温差超过5℃,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诱发病原体感染,所以在这些猪场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3.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该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暴发后,在许多国家迅速传播,我国于1995年从国外引种时传人该病并迅速在全国流行和暴发,怀孕母猪感染后,流产、产死胎或产弱仔;仔猪感染后出现呼吸道炎症、食欲不振、发热、腹式呼吸、免疫力下降等,此外对其他疫苗的免疫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因而也会导致其他继发性感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母猪 免疫 病原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