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地方流行性坏死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猪主要见于架子猪、肥猪以及母猪。发生疫情时,一般为地方性流行,蔓延迅速,常给养猪户和屠宰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效的诊断以及防治该病,可以减少损失。由于该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开展其诊断和防治研究有公共卫生意义。

    1 发病情况

    坏死杆菌病在发病时,主要引起动物的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肝炎、腐蹄病等。2002年7月下旬,讷河、嫩江等县部分乡的猪群爆发了一种以皮肤局部坏死,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为特征的疫病。7月26日嫩江县临江乡部分农户饲养的架子猪、育肥猪的体侧、颈、四肢、臀部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溃烂。7月30日,两乡累计发生疫点46个,发病猪800余头,占两乡存栏生猪总数的25%。8月1日,邻乡的猪也先后发病,病猪大多食欲正常,重症者拒食,死亡率占发病总数的2.4%。2003年1月12日,局柴河林场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发生一起急性群发的以坏死性皮炎为主的疫病。2003年8月下旬,在黑龙江嫩江、讷漠尔河、老莱河流域的17个乡镇进行畜禽疫病普查,发生猪坏死杆菌病的占生猪的34%。

    2 病原

    坏死杆菌病的病原为坏死梭杆菌,此菌为厌氧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此菌在培养时要求高,在熟肉或肝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可产生两种毒素,即外霉素和内毒素,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1%高锰酸钾,5%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15min内可将其杀死,加温60℃30min或煮沸1min即死亡。

    3 剖检变化

    死亡病猪尸体消瘦,体表不见肿块,皮下有坏死灶,并溃烂到深层组织,蔓延到胸、腹膜和全身各器官。动物营养不良,肝硬变,心肌和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胃包膜剥离困难,膀胱粘膜增厚,胃和大肠粘膜有纤维坏死性病灶,皮下也可见到数处坏死灶。此外,一般猪只在内脏也有蔓延性或转移性的坏死灶,多数在肺内形成数量和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圆而硬固,切面干燥。

    4 实验室诊断

    诊断的方法分为四种,即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剖检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下面主要介绍坏死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4.1 无菌取病健交界处组织涂片(体表或内脏病灶),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着色不均的呈串球状长丝形的革兰氏阳性菌体。

    4.2 无菌从肝脏、肺脏等病变部采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厌氧培养72h,可见到形成圆形直径1~2mm,中央微凸的呈波状边缘的菌落,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溶血(一般为完全溶血)。葡萄糖肉汤中,于48h生长成絮状沉淀。

    培养基必须新鲜配制。为了提高分离率可用亮绿(0.02%),或含有10011g/mL的万古霉素,并加入降低电位差的物质(如半胱氨酸、血红蛋白)。以厌氧罐 (玻璃真空干燥器代替)进行抽空,可加入氮气80%、二氧化碳90%、氢气10%,以钯为催化剂,以厌氧培养法进行培养。如有厌氧菌生长,应及时移植,取得纯培养后,再进行菌种鉴定。

    4.3 选择10只小鼠。试验组5只,皮下注射葡萄糖肉汤培养物0.5mL。对照组5只,皮下注射葡萄糖盐水0.5mL。96h后,对照组5只小鼠存活,试验组5只小鼠全部死亡,且注射部位的组织形成脓肿、坏死。剖检死亡小鼠,在肺中有坏死性脓疡。取病灶接种葡萄糖肉汤,血琼脂斜面培养,其菌体形态、特征与坏死杆菌相符。

    也可取病料制成悬液,兔耳静脉注射0.5mL/只,兔常常在一周内死亡,内脏中有一坏死性溃疡。取其病灶分离培养和涂片镜检,可观察到其形态特征,与坏死杆菌比较进行确诊。

    5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结果显示该菌对盐酸、土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氯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低度敏感。

    6 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加强护理,清除诱发疫病的病因,给猪只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隔离发病患畜,改放牧为舍饲,圈舍内保证整洁干燥,投放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猪舍内要保持通风,随时清理粪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疫病 青霉素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