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措施


现代化的肉羊业追求肉羊具有早熟、多胎多产、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等优良特性,可见羊群的繁殖性能和羔羊成活率是高效肉羊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肉羊生产中必须重视选育选配,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以保证羊只的正常繁殖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实用繁殖新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羊只的繁殖潜力,笔者据自身经验及相关资料将有关提高肉羊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总结如下:

  1 加强选育和选配

  1.1 选择多羔的公母羊作种用

  羊的产羔率,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研究认为,多胎的公母羊其后代也多。第一胎产羔多的母羊终生产羔也多。据西农莎能奶山羊群的统计,第一胎产1羔的,5胎的共产羔9.3只;第一胎产2羔的,5胎共产羔10.62只;第一胎产3羔的,5胎共产羔13.18只;第一胎产羔数与终生产羔数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加强对第一胎母羊产羔性能的选择,可不断提高羊群的产羔率。试验表明,选择具有较高产羔率的公羊,与多胎母羊交配,比仅选择多羔母羊在遗传上更有效。因此,应选用多胎公羊配多胎母羊,对所产多胎的公母羊留作种用。

  1.2 引进多胎品种种羊

  引进多胎品种,用多胎品种与地方品种羊杂交,是提高肉羊繁殖力的最快、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绵羊可引用角多塞特羊、兰德瑞斯羊、罗曼诺夫羊、萨福克羊等,山羊可引用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湖羊等多胎品种作父系进行杂交,以增加产羔数。

  1.3 提高适繁母羊比例

  羊群结构应以适繁母羊为基础,按照适当比例配置公羊、幼龄羊,多种生产用途的适繁母羊比例应当是:毛肉兼用羊适繁母羊应占60%~70%,肉用羊不能低于60%,否则很难赢利。

  1.4 做好配种、繁育记录,防止近亲交配

  近亲交配可能导致肉羊的生产、繁殖性能下降,因此应做好肉羊的配种、繁育记录,定期轮换使用种公羊,及时更新种羊,淘汰老、弱、病羊,以防止近亲交配。

  2 加强种羊的饲养管理

  营养不足,可以影响公羊的性欲、射精量和精液品质,也会影响母羊的生长发育、性成熟、排卵数等。因此,应加强公母羊的饲养,尤其是加强配种前(1~2月)和配种期的饲养管理,另外,对种公羊注意适量运动。营养也不可过量;对种羊注意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锌、铜、硒、锰、钙等及维生素A、D、E等。

  3 做好发情鉴定工作和适时准确输精

  每天早晚用试情公羊试情,实行两次配种制,即当天早上发现发情,当天下午配1次,第2天早上再配1次,一般一个情期配2次。
  提倡用良种公羊的精液制作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不断改进完善精液的采集、处理、稀释、冷冻、保藏、解冻、授精等技术环节。人工授精最好直接把精液输入到母羊子宫颈口内。无条件地区可采用人工辅助交配方法配种。

  4 实行两年三胎的产羔模式

  两年三胎就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8个月产一次羔,即每年8~9月份配种,翌年1~2月产羔;3~4月配种,8~9月产羔;11~12月配种,翌年4~5月产羔。羔羊一般2~3月龄断奶。

  5 加强防治公母羊及羔羊疾病

  做好常年的消毒、防疫、检疫、驱虫工作,首先要按计划做好羊炭疽、羊猝狙、快疫、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痘、布氏杆菌等严重影响羊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同时要重视子宫内膜炎、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囊发育不全等生殖器官疾病的防治。对羔羊,注意防治羔羊腹泻、羊口疮等疾病;羔羊哺乳、补饲要定时定量,防寒保暖,以保证羔羊全产、全活、全壮。

  6 推广采用繁殖新技术

  肉羊繁殖新技术进入实用化的有发情控制、排卵控制、诱产双羔、多胎及胚胎移植等。

  6.1 发情控制

  6.1.1 同期发情 即利用某些激素制剂对母畜发情周期化处理的方法,肉羊同期发情的常用方法为孕激素阴道检塞法和前列腺素法。孕激素阴道检处理7~16d取栓,撤栓当天或前一天肌注PMSG350~700IU,常用孕激素的种类及剂量为:孕酮150~300mg,甲孕酮50~70mg,甲地孕酮80~100mg,18-甲基-炔诺酮30~40mg,氟孕酮20~40mg。前列腺素法为给羊注射一次前列腺素必要时间隔8~11d给羊再肌注一次前列腺素,每次用氯前列烯醇0.20mg,效果好。孕激素阴道栓与前列腺素法综合起来效果更好,可采用孕激素阴道栓处理11d,撤栓前一天,肌注PMSG350~400IU,同时肌注氯前列烯醇0.20~0.40mg。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羔羊 品种 绵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