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小尾寒羊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四、临床症状

  本病常表现为慢性经过,病羊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放牧时离群落后,严重者卧地不起、贫血、下颌间和胸下部水肿,体重减轻,育肥不良,幼羊生长受阻,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随体内寄生虫数量的增加及病情发展,病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极度衰弱,个别下痢,甚至卧地不起,最后,极度贫血,衰弱而死亡。

  五、诊断

  可根据本病的地方流行情况,虫卵检查,发病症状及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

  虫卵检查可用漂浮法进行虫卵计数,如果虫卵甚多(每克粪便100个以上),结合本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即可判断为本病。
临床上可根据病羊贫血、消瘦、下颌间水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被毛枯干无光泽,眼结膜苍白等症状判断。剖检是最可靠的诊断办法,以剖检羊的真胃内有血矛线虫为依据。

  六、防治

  1、丙硫咪唑:按每kg体重10—20mg直接投服或配成悬浮液灌服,也可混料一次喂服。

  2、左旋咪唑:按每kg体重10mg溶水灌服、混料喂服或饮水服药;亦可用5%注射液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3、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kg体重2mg内服或每kg体重0.2mg肌肉注射,亦可间隔7d再注射一次。

  七、预防措施

  由于小尾寒羊血矛线虫病普遍流行,危害严重,因而须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应从流行病学入手,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季节性,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1、实行科学放牧和饮水卫生,草场全面规划,分区轮牧,夏秋季节应避免在低湿草地放牧,不要在清晨有露水时或傍晚、雨后放牧,以避开幼虫活动期,减少感染。禁止让小尾寒羊饮低洼地点的积水、死水,换饮干净的井水和流水,并建立固定的清洁饮水地点。

  2、加强粪便处理,将羊圈内粪便及时打扫干净,并将粪便集中在适当地点堆积进行生物热处理,消灭虫卵及幼虫,而且可以提高肥效。

  3、计划性驱虫,根据本地该病流行情况,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各进行一至二次驱虫,在严重流行地区和6—9月份的高发季节,可每月驱虫一次,预防效果良好。预防性驱虫一定要和流行特点、气候条件和饲养管理方法相结合,如果用药不与这些条件结合,预防性驱虫就会失去一定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尾寒羊 休眠 气候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