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这样养牛岂能不赚钱?




   在奶源基地建设上,“蒙牛”是费了一番力气的。为确保饲养户有足够的草料喂牛,“蒙牛”在和林格尔县建起了一个上千亩大的人工草场建设示范区。一亩地“蒙牛”向牧民补助200~400元,并以一吨干草600元的价格负责回收。由于措施得力,和林格尔县退耕还草的进度明显加快,不仅使当地生态明显改善,而且也解除了养牛户没有饲草喂牛的后顾之忧。在帮助农户向银行贷款上,农户每购一头奶牛,“蒙牛”帮助担保贷款6000元。据统计,为了扶持贫困户发展奶牛,从2000年到2002年,“蒙牛”累计为农户担保发放贷款2.2亿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养奶牛,在经济上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仅2002年,“蒙牛”就向奶农发放奶款5.2亿元。农户建设奶站,挤奶器所需资金仅需向“蒙牛”付30%的资金,其他资金可在以后管理费中扣除。

   尽管在建设奶源基地上“蒙牛”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蒙牛”想把建设奶源基地这台戏唱好也不容易。

   按目前的市场行情,购买1头产奶牛约需1.5万元,加上牛舍、挤奶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资金从哪里来?靠政府的包办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来解决。“蒙牛”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充分发挥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作用。据工行呼和浩特市分行负责同志介绍,从2000年年初开始,农户每购买一头奶牛该分行给予贷款6000元,累计投放资金2亿多元。当地信用合作社也对奶牛饲养户发放了不少小额贷款,一般在3000~6000元之间,贷款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利息一年一清。二是大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呼和浩特市不少干部和工人有资金,却没有技术、没有场地,他们通过与饲养户签订饲养协议,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干部或工人购买奶牛委托有经验的饲养户饲养,饲养户每年向主家上缴5000元,多余收入和牛犊归饲养户所有。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没有资金无法养牛、干部有钱不会养牛的矛盾,干部高兴,农民满意。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也格外重要。呼和浩特市在这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组建奶牛协会,通过协会把饲养户组织起来,特别是把那些经验丰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大场大户、老场老户或经纪人吸收到协会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对外联系广、购销渠道多、行情把握准的优势,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购牛问题;二是本着自愿互助、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奶牛风险基金。饲养户每饲养一头奶牛,缴200~400元风险金,损失一头奶牛,可从基金中得到4000~8000元的补偿。

来源: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在最近召开的河南省焦作市奶源基地建设动员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超峰说:“建立奶源基地,其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产业,拉长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农业结构调整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我市广大农民率先进入小康社会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蒙牛”入驻我市后,我市加快了奶源基地建设步伐。对于建立奶源基地,大家普遍认为是件大好事,但好事如何办好?最近,副市长赵建军带领县市区主管农业的副县市区长、畜牧局长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赴内蒙古自治区,对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奶源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该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市发展养牛业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一、建立奶源基地是一项富民、富财政的好路子
   “蒙牛”总部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1999年以前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自从“蒙牛”入驻该县盛乐经济园区后,这个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该县存栏奶牛10万头,比1999年增加近9万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25元,比1998年增加400元;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比1998年增加1.2亿元。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1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明星县”。

   巧什营村是个贫困村,原来村里只存栏奶牛40多头,经过三年发展,现在该村存栏奶牛560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500多元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农民人均收入中有340元来自奶牛业,平均每头奶牛可为饲养户带来纯收入2500元,全市养奶牛户户均收入5000多元。农民说:“家养一头牛,吃喝不用愁;家养两头牛,不把银行求;家养三头牛,盖起小洋楼;家养五头牛,富得直流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产业化 畜牧 农业产业化经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