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上海奶制品监控高于全国标准


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6月15日,生乳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后,素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该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这场业内讨论,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作为消费者,更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奶制品?我们还到底要不要喝牛奶?

“低标准牛奶还不如白开水”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福建福州市召开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当提到新标准下的牛奶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王丁棉说,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先说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只少了1.5%这么一点小数,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再说细菌总数,200万个细菌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还有致病菌。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虽然细菌高一点不会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当中可能存在着你看不到的潜在的、慢性自杀型的东西。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作为支持者,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有人认为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也有人质疑称“这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金海认为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才有十几年。十几年时间里,大部分中国人从无奶喝变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一头奶牛从培育到产奶,需要三年时间。培育一个奶牛品种,用现在最先进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则是40年。现在有人就盯着国外的标准,我就很奇怪。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国上世纪80年代、70年代的标准。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而关于此前的生乳标准,金海表示确实比较难达到,因而才会产生各种三聚氰胺来增加蛋白质含量的事件。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

“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事实上,我们需要的营养不是光靠牛奶获得的,我们每天还要吃很多种食物。”

各大乳业“三缄其口”

“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这又如重磅炸弹一般让消费者疑心四起。王丁棉说,很多人认为,现在是以散养为主的格局,而散养的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但事实上,细菌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时间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迅速将其降到4摄氏度(未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即巴氏奶)。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这都不涉及什么高级的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奶牛 散养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