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品改走向令人忧




  畜禽品种改良简称品改,是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然而在笔者看来,现在我们走的品改之路,似乎有些偏离了国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外轻内。即大家都把目光盯向了国外的优良种畜,而将国内良种的研究和推广置于一边,使国内良种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农户养两头猪所产仔猪号称是纯种,一些企业只有一个血系生产的“种畜”也号称是优良种畜,以至一些地方出现了凡种畜都优良的尴尬局面。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优良种畜的生产过程,是有其严格的科学饲养管理程序的。

  二是缺乏严格执法管理。虽然有一个《种畜禽管理条例》,但由于法规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以及认识程度不同等问题,导致打击不力,管理不到位,假种、劣种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种畜禽的生产管理。

  三是生产企业过分重视“瘦肉率”,消费者也盲目地认为“瘦肉”越多越好,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影响畜禽肉质的其他营养素的培养和筛选,进而又带来了饲料企业违规生产含有禁用激素、药品的添加剂(如“瘦肉精”),不仅大大降低了畜产品品质,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现在杂志上刊登的广告绝大部分都是某某外来良种畜禽,而国内优良品种在刊物上露脸则是凤毛麟角。笔者并不是否认国外良种,而是认为过度推广外来良种而忽视保护和推广国内优良品种,其后果十分严重,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国内良种的退化和消亡。随着企业对市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选择“拿来主义”肯定要比推广本国品种省时、省力和省钱,招牌又响,何乐而不为?而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进行研究,会导致技术力量被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笔者认为,对于国内优良品种,国家应该从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品种的保护、培养和推广技术入手,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进行深入系统的保护、推广和研究,并建立起优良种畜禽基因库和保护带;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龙头,由地方政府提供条件,将科研机构从财政体制中剥离出来,实行科研与市场风险共担,以“公司+科研+生产+市场”为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将法规进行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打击管理力度,从而规范种畜禽生产秩序,使品改向着健康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日期:2007-06-26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筛选 饲料 基因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