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优良种公鸡的利用率、种蛋受精率,有利于加速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基层推广鸡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现阐述如下。
1 忽视理论学习
一些基层种鸡场往往舍不得拿出时间来搞理论培训,绝大多数场主都愿意速战速决:请人来示范,自己的工人跟着学,有一天半日也就“完全掌握”。他们把人工授精技术简单地理解为“采精输精”,这不利于以后的种蛋受精率的提高。其实种蛋受精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遗传育种方面因素,也受饲养管理和技术操作影响,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即使不能让一线工人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也至少用半天时间学习一下鸡的解剖生理、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因素。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因此,理论培训、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参加会议交流、利用网络学习有关知识,都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相信经验、不善应变
不可否认,许多一线工人有了熟练的操作技术,但也有时表现为过分相信经验,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输精要求。输精间隔天数一般为5天一次;一般种鸡输精量为0.025~0.03ml/只。但随着周龄的增长精液品质下降,输精量应有所提高,输精间隔天数也应适当缩短。蛋用型母鸡盛产期每次宜输入原精液0.025ml,可每7天一次,产蛋中、末期宜输入0.05ml原精液,每5天一次;肉用型母鸡盛产期,每次宜输入原精液0.03ml,每4~5天一次;产蛋中期、末期宜输入0.05~0.06ml原精液,每周2次,或4天一次。输精深度应根据母鸡的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以插入2~3cm为宜,输精管不要插入过深,以防碰破子宫黏膜,造成出血。一般原精液放置 30min后就会使精液品质下降,使受精率降低,因此要确保鲜精应在30min之内输完。但炎热季节用鲜精液输精应在采精后20min内完成人工授精,超过20min种鸡所产的种蛋受精率降低较快。我院种鸡场实践证明,使用稀释液输液(5%葡萄糖)在输精时间超出30min的情况下明显好于鲜精液输精,但在30min内差别不显著。
3 忽视采精前准备工作
基层种鸡场员工一般采精手法都很熟练,但往往忽视一些准备工作的细节问题而影响了精液品质。
种公鸡应单笼饲养,采精前剪去种公鸡泄殖腔周围羽毛,防止污染精液,采精前3~4小时停食,以防公鸡采精时排粪污染精液。在专门的房间采精或采精前向地面喷洒少量水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灰尘。灰尘进入精液后会诱使部分精子以头部与其接触,尾部向外做原地摆动(这是精子的趋触性表现),这样的精子尽管能够活动却都丧失了受精能力;一些微生物也会随灰尘一同进入精液而造成污染,有可能影响到种母鸡的健康。
实践证明,应对公鸡进行采精训练,至少3次。前几次采精精液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采精量少、活力低,弃之不用。固定采精时间和日程,加强和巩固条件反射。如果种公鸡较长时间不采精,精液品质有所下降,应弃去前1~2次精液不用。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在其操作过程中要有“无菌操作”的概念,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集精杯、输精器等必须清洗、消毒、晾干使用,防止鸡的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贫血病、禽流感、鸡病毒性关节炎等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与发生。
4 出了问题再开始找原因
不重视精液品质检查,往往是种蛋受精率下降后才急急忙忙找原因。甚至有个别的种鸡场自己不能做精液品质的微观检查。
精液品质检查是保证精液品质的重要手段,每月应进行一次,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更应当注意。及时淘汰精子密度低、活力差的种公鸡。试验表明,精子活力指数在0.8以上,受精率为92.5%;精子活力指数在0.7时,受精率仅有67.5%。
其中有的种公鸡精液有部分死精,要坚决淘汰,由于精子有趋触性,这部分精子会影响其他正常精子的运行,造成受精率下降。我院种鸡场在2002年9月淘汰一批有较多死精的种公鸡后,种蛋受精率由原来的不足70%提高到93%。这样的精液外观检查往往表现为精液浓稠,乳白色,但其中有少量碎絮状杂质。检查过程中要做到取样有代表性,操作快速,判断准确,每分钟检查十个以上。载玻片、盖玻片要烘干,尽量与精液等温,以确保判断准确、客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4/2009-07-06/1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