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种鸡饲养

三黄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初探




    3.5 鸡舍内的通风换气 排出舍内多余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提供新鲜氧气的同时,排出有害气体;减少舍内灰尘,提高空气质量。

    3.6 做好日常管理

    3.6.1 定时定量喂料。种鸡在产蛋高峰期要加强人工护理,具体要考虑鸡的日龄、产蛋率、气温的变化来确定饲料的供给,保证供料均匀。

    3.6.2 保证清洁足够的饮水。产蛋鸡的饮水要充足,断水就会影响产蛋及蛋壳的质量。

    3.6.3 每月定时定量补充维生素和砂子。饲喂维生素时应少量多餐,每周3~4次,用于减轻应激,改善蛋壳质量和着色;喂砂:每1000只鸡每次喂7.5kg,每月2次,用于消食健胃。

    3.6.4 随时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和粪便情况,及时做好病死鸡、每天的产蛋和喂料、用药等情况的准确记录。

    3.6.5 为切断病源,防止疾病传播,种鸡场要谢绝外人参观和鸡只互相窜栏,做到防重于治。鸡舍内外都要经常清洁消毒、铲除杂草。

    3.6.6 每2~3天清除鸡粪一次,有效地减少氨气的产生,亦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益生素。

    3.6.7 定期清洗饮水器和料槽,半月进行一次饮水消毒,防止细菌病毒孳生繁殖。

    3.7 高峰期的喂料量及光照 高峰期喂料量最好在77~83g,不能超过85g,否则在高峰期因喂料过多产蛋多,导致后期产蛋下降快和肥鸡多。光照时间的稳定:种鸡在20~22周龄左右开始慢慢加光,第一次加光从8小时/天可一次性加到14小时/天,以后每两周增加1小时,直到加光到16小时为止,并一直维持到产蛋结束、鸡群淘汰。现实中有很多鸡舍的光照达不到16小时,所以有养户说没有产蛋高峰期或是高峰期不高。特别是冬季,除了晚上几个小时的足够光照外,白天的自然光照远远不足,有部分鸡舍周围还有一层黑帘围挡。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必须拆下黑帘。

    3.8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由于新母鸡产蛋高峰期来得快,持续时间长,应在不同阶段添加预防药物(最好每个月针对用药预防1~2次),防止发生输卵管炎、腹泻、呼吸道疾病等。如果发现鸡腹泻、粪便异常时应立即用药,而不应忽视,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蛋壳变差、受精率变低、产蛋量下降等,否则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产蛋高峰期常发病如下。

    3.8.1 输卵管炎:临床症状为拉血蛋,蛋壳薄、软、白、破,产蛋下降。用药:卵管嘉(富特)+阿莫西林或氨苄青霉素+鱼腥草或穿心莲等解热清凉的中草药(在开产时和产蛋期最好用产蛋多多精、卵管嘉定期每月预防一次);维生素C或小苏打饮水。

    3.8.2 肠炎:发生肠炎时,大多表现为鸡尾毛易沾水、湿,肛门脏。发病初期不明显,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产蛋率很快下降。用药:喹诺酮类、广谱青霉素类药(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中草药等。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使用药物。若病情不是很严重,除了喹诺酮类、广谱青霉素类药和中草药类药可以使用外,其他类药应慎重使用,否则会影响产蛋和受精率。

    水样拉稀、腹泻:可用维生素C或小苏打、葡萄糖饮水,喂些中药。

    消化不良:可用干酵母、乳酶生,同时喂砂每1000只鸡每次7.5kg。

    黄糖粪便:可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中草药。

    3.8.3 鼻炎:在高峰期时,若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浓,消毒不勤,环境卫生差或前期没用药预防,易导致高峰期引起鼻炎,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一旦发生鼻炎时,产蛋量下降很快,疾病也传染很快。肿头肿脸不吃料,但死鸡很少。用药:磺胺药最敏感。配合TMP、小苏打一起使用(附:大部分养户怕喂磺胺药会影响产蛋,于是就用其他的呼吸道药治疗。经大量实践证明:发生鼻炎时,用磺胺药治疗产蛋是在下降,但不用时产蛋下降更快。病好后,产蛋量还可恢复到相近原来的水平)。

    3.8.4 脂肪肝:由于长期饲喂能量和蛋白质过高的饲料,导致肝脏脂肪量增加而致病,高温季节易发病。表现为:鸡冠苍白、腹大下垂、体温升高,最后鸡冠、腿变冷。常突然死亡,多为肝破裂所致。用药:生物素(1g/10kg饲料,连喂半个月)、氯化胆碱、维生素B12。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公鸡 饲料 母鸡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