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种鸡饲养

三黄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初探


    近年来,南方三黄鸡养殖业发展迅速,本公司也由最初的几万套种鸡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万套。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方面也亦由粗放到精细。根据笔者的实践总结,整理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三黄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案,现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提出来,供同行参考。

    1 三黄种鸡上笼后的管理(即育成期的管理)

    由于育成期的鸡群体型、体重、均匀度以及性成熟期直接影响到产蛋性能,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因此,在育成时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

    1.1 体型的控制 三黄鸡的骨骼在最初70天内生长迅速,80天时骨架可完成75%,84天完成90%以上,之后生长缓慢,到140天骨骼发育基本完成。体重的发育在140天时达到全期的75%,以后发育缓慢,一直到252~280天时鸡的生长基本停止。

    1.2 限制饲养 为了避免出现体重偏轻或超重的现象,在育成期就要对鸡群进行适当的限料。具体喂料量要根据鸡的品种、鸡的健康状况而定。如:上笼日龄是90天左右的鸡,喂料量为:前2~6天喂40~50g/(羽?天),7天后喂50~60g/(羽?天),半个月后喂65~70g/(羽?天)。天气冷时可适当喂多些,以供足能量。上笼日龄是120天左右的鸡,喂料量为:前10天喂50~55g/(羽?天),之后慢慢加料到高峰期的80~85g/(羽?天)。

    1.3 光照控制性成熟 为避免出现早产、小蛋、脱肛、推迟开产等现象的发生,在育成期必须控制好光照。为促进其产蛋,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应进行光照刺激。①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时,以增加光照来刺激其产蛋,控制体型体重的继续生长,从而提高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和蛋料比。②当产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及时给予光照刺激,以满足其生殖发育的需要。③如果种鸡达到140天时仍没有产蛋,应及时给予光刺激来提高产蛋量。

    2 产蛋前期(即产蛋5%时)到产蛋高峰前期的管理

    2.1 进鸡日龄 后备种鸡最好是112天(16周龄)左右上笼,最迟不超过18周龄上笼,这样既有利于种鸡开产前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又可以安排相应的免疫工作。

    2.2 进鸡后应对鸡群消毒 除冬季之外,上笼后的鸡群必须连续带鸡消毒3~5天,冬天可半个月进行一次全群鸡饮水消毒。需要说明的是,饮水消毒的正确做法:饮水消毒的目的是把饮水中的病菌杀死,而不是让鸡把消毒水喝到体内。一般来讲,消毒液应在水中放置20分钟左右才能让鸡饮用,否则会破坏鸡体内许多有益菌。为避免病菌对消毒水的耐药性,消毒水的品种不要太单一,而要各成分的消毒液轮换使用。要养成勤消毒的好习惯,每周消毒2~3次,热天每日消毒一次。

    2.3 准确计数 上笼后必须对鸡群数量进行清点,以便数据化管理。

    2.4 鸡的健康检查 鸡在回笼后总会对陌生的环境和突变的天气等各种因素作出敏感的反应,从而易发病。因此,在开产前期做好种鸡的各项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检查项目如下:每天喂鸡前先走上一圈鸡舍,检查是否有病死鸡;喂料后检查鸡的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欲是否正常;检查鸡所拉出的粪便是否有异样;检查鸡群中是否有吃不到料、喝不到水的现象等。饲养员在检查后,必须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2.5 统一投药 进鸡后要立即做一次保健性投药,不管鸡群健康与否,都要连投3天,特殊情况4~7天或全群肌注。

    2.6 统一驱虫 进鸡后要进行定期驱虫,可在饲料中加入丙硫苯咪唑或阿维菌素驱虫。

    2.7 免疫工作 进鸡后1个月内完成全部免疫,严禁不免、迟免或漏免以及剂量不足。首次免疫在7~15天内进行: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三联疫苗,0.5ml/羽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颈部皮下注射0.5ml/羽。特别应注意的是,有些养殖户喜欢在鸡的胸部肌肉注射,针头插入角度不对时,会刺破内脏而使鸡死亡或者疫苗吸收不好,使局部肌肉坏死。第二次免疫在首次免疫7天后进行,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鸡群滴眼,1羽份/只。

    2.8 增加光照 若进鸡时是90日龄左右的鸡,到17周龄即体重符合要求或体重稍大于标准体重时,可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3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厌;若体重偏小的鸡则应在130日龄,鸡群开始产蛋时再进行光照刺激。(备注:光照应慢慢增加,如果突然增加太长的光照,就易引起产蛋时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产生啄癖,过弱则起不到刺激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公鸡 饲料 母鸡 免疫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