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致性疾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感染和并发其它疾病,致使死亡率明显升高。
一、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7月为发病高峰。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病毒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近年法氏囊病流行出现死亡率比过去增加,由10%以下增加至13%~50%,高者可达80%;发病日龄提前或推后,目前发病早的有3日龄幼雏,晚的180日龄成年鸡仍发病;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或者法氏囊病综合症增多;流行多在使用本病弱毒疫苗40~7天后发病。法氏囊病的流行不仅抑制或降低了雏鸡对多种疫苗(尤其是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而且提高了鸡对某些微生物的易感性。由于多年来广泛应用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以及法氏囊病疫苗,使得法氏囊病毒长期处于免疫高压下而出现变异型,甚至出现了新的毒株。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2~3天,初期症状是部分鸡自啄肛门羽毛,厌食、无神,羽毛松乱、皮肤干燥,排出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颈部、躯干部震颤,步态不稳,头下垂,眼睑闭合,脱水,衰弱而死亡,病程5~7天。病愈鸡全身免疫机能降低,易感染其它疾病。
2。病理变化
病死鸡尸体脱水,胸、腿肌肉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点,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有尿酸盐潴留。脾脏轻度肿胀,表面有弥散性的灰色点状坏死灶。法氏囊病变可见法氏囊内粘液增多,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和重量可增达正常值的2~3倍,浆膜覆盖淡黄色胶样渗出物,囊本身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感染的第5天,法氏囊开始缩小,到第8天仅为正常大小的1/3左右,切开后粘膜皱褶多混浊不清,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严重者法氏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三、中草药防治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应用中草药防治法氏囊病临床使用较多,研究也较深入。根据本病致病的原因是损害肾脏和法氏囊,故首要问题要从缓解肾脏衰弱,化解、排除有形物质,疏通尿路,控制死亡着手。目前对该病防治,多采用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为主的治疗原则,但有向扶正祛邪、清补并用发展的趋势。
清热解毒用方1:板蓝根、蒲公英、大青叶各50克,双花、黄芩、黄柏、甘草各25克,藿香、生石膏各10克,加水适量煎汤2~3次,过滤取汁,药汁量外来良种肉鸡一般按2毫升/日龄、地方鸡按1毫升/2日龄计算为宜,药汁凉后供100羽鸡一次性内服。投药前鸡群停水3~4小时,严重的病鸡灌服,服药3小时即可见效,次日再服1次能控制死亡。使用本方剂,只要早诊断,病鸡死亡率完全可控制在1%以内。
用方2: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各200克,双花、黄芩、黄柏、甘草各100克,藿香、石膏各50克,供给 300~500只鸡用,水煎2次,合并滤液3~5千克,令鸡自饮或人工灌服,每只鸡5~10毫升,每日4次,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8%。
用方3:双花20克、黄连20克、黄柏30克、黄芩30克、黄药子20克、白药子20克、党参50克、茯苓20克、甘草30克,按6%~8%拌入饲料中,自由采食。无食欲者煎汤灌服:每只鸡5~10毫升,日服2次。
用方4:生地4克,双花、公英、丹皮、茅根各3克,此量为10只鸡用,煎汤,令鸡自饮或灌服,连服两剂,治愈率达97%。
用中草药治疗法氏囊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特性、中药的现代抗菌、抗病毒实践而组方。根据中药特性,按中兽医理论分析,法氏囊病属热毒侵袭所致。热为阳邪,易伤阴液,故表现饮欲增加;由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致使肌肉等处出血;又因热邪化火生风,风助火势,上扰神明,故病鸡昏睡,精神不振;热毒耗灼肾阴,故见肾石;热毒易耗津伤血,从而导致本源枯竭,故发病急,死亡快。上述所用中药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能,不仅抑菌抗病毒作用强,且抗菌谱广;党参、黄芪补气健脾,增强免疫机能,有益于法氏囊病导致的免疫抑制的改善。板蓝根、大青叶、双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消除致病之因。黄芩、黄柏清热利湿,藿香芳香化湿,解除法氏囊病的腹泻症状。车前草利尿止泻,既能促进肾脏的尿酸盐排除,消除肾肿,又能止泻。甘草具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10/2009-06-30/2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