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病害及防治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Cuprinuscomatusc(Mull:Fr)Gray),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药兼用菌。因其原料来源广,栽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并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对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的真菌性、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如下:
         
  1、真菌性病害
         
  1.1总状炭角菌病(Xyiaria forca fr)  

    又名鸡爪菇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寄生性杂菌,可造成鸡腿菇减产甚至绝收。
        
  病状及病因:病害子实体主要出现在鸡腿菇脱袋覆土后的地畦或菌床上,初期为浅棕褐色,内部白色,呈鸡爪或枝珊瑚状分枝。成熟后为棕褐色或灰黑色,表面有许多黑色突起似桑椹状的子囊壳,可形成大量子囊孢子粉,借助通风或喷水等途径传播。受害子实体长3-8cm,粗0.3-0.5cm,顶端尖细,色较浅,干后韧性强不易折断。据笔者试验,总状炭角菌纯菌丝在PDA培养基上为白色棉絮状,在25-28℃条件下培养,长满18*180mm常用试管斜面需要28天左右,而鸡腿菇菌丝10天左右即可长满。在污染鸡腿菇时其菌丝表现粗壮呈树根状成束生长,用手拉有韧性。地畦或菌床内温度在25℃以上生长蔓延极其迅速5-7天可使整个地畦或菌床大面积污染,而后鸡腿菇子实体不再形成,个别已经形成的菇蕾也会萎缩死亡,菌床内部逐渐变黑软腐,鸡腿菇菌丝消失。
         
  防治方法:①覆土要用干净无杂质的肥田土,加入3%的石灰粉后搅拌均匀,再用65%的多菌灵1:500-800倍液调至适宜的含水量。也可用4%-5%的甲醛液调节至适宜的含水量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后堆闷24-36小时,摊开晾至无药味后使用;②.发现病原物子实体后,马上用混合油浇灌其子实体及土内菌丝,使其萎缩后摘除烧掉。忌用手直接去拔。以免传播:③在自然温度偏高的季节出菇时,最好采用不脱袋直接向袋口覆土出菇,可避免袋温升高和相互传染;④适时栽培,严格控制菌床温度在25℃以下,高温高湿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蔓延。
         
  1.2疣孢霉病  

    又名湿泡病,褐腐病,水泡病,白腐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子实体病害。
          
  病原: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属半知菌纲、从梗孢目、从梗孢科、双孢亚科、疣孢霉属。该菌常先在轮制形孢字梗上产生薄壁分生孢子,其后产生侧生孢子(厚垣孢子)。
         
  症状及病因:鸡腿菇在现蕾期感染此病,常在幼小的菇蕾上形成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使菇蕾不能正常发育,从而造成菇柄肿大,菌盖尖小的畸形菌蕾堆,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并有黄褐色水珠渗出而腐烂;子实体生长后期受侵染时,在菌盖或菌柄基部出现黄褐色至灰黑色病斑并深入菌肉组织,在病斑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物的菌丝及分生孢子,最终使整个菇体变为黄褐色并渗出褐色汁液而腐烂。该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浅表层,靠孢子通过覆土、昆虫、气流等途径传播。据观察,菇棚内温度在17-32℃之间,湿度在90%-95%,通气性差的条件下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出菇场所最好选择没有种过鸡腿菇的大棚或菇房。使用前搞好环境卫生,用50%的多菌灵800倍药液或1:200-300倍的克霉灵药液对大棚或菇房进行消毒处理覆盖用土选择没有栽培过食用菌的地块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深层土用70℃蒸汽消毒2h左右或用Ⅱ型克霉灵1:600倍液拌土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③装钉窗纱或防虫网,定期喷洒专用杀虫剂,防止菇蚊等带菌传播;④改善菇房环境条件,出菇期内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左右,湿度80%-85%,定时通风换气,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一旦发病,加强通风,及时将病菇摘除并集中处理对发病区用Ⅱ型克霉灵1:300倍,50%的多菌灵1: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65%的代森锌1:500倍液喷施,均有较好的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鸡腿菇 传播 腐烂 大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