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鸭病防治

野鸭的疾病防治措施




  病变 最急性病例尸体剖检常未见特殊病变。急性病例,可在皮下组织、心冠脂肪、肺、气管、腹腔浆膜发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黏膜有程度不同的充血,出血,尤其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密布针头大灰黄色坏死点。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发现有病发生,必须封锁,隔离和消毒。发病鸭群,注射出血性败血症血清。未发病鸭接种禽霍乱疫苗,1月龄以上鸭,肌注2毫升。在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0.5%~1.0%,连续喂几天,同时加喂B族复合维生素,可减少产蛋下降等副作用。每只成鸭肌注链霉素10万国际单位或青霉素2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可治疗本病。

  曲霉菌病

  病原 由烟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发霉饲料、垫草以及霉菌污染的食槽、用具是主要的传染源。野鸭吃了霉变的饲料,易引起霉菌中毒,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幼鸭。

  症状 多发生于2周龄内的雏鸭,病鸭精神萎靡,闭眼瞌睡,食欲减退或不食,口渴,吞咽困难。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口鼻有分泌物,后期下痢,消瘦虚弱而死亡。

  病变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淡黄色渗出物,肺部有小米粒大到绿豆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较为坚实,内容物呈干酪状,含大量菌丝体。

  防治 不喂发霉饲料,食槽、水槽、用具每天洗刷,保持清洁。鸭舍应通风、清洁、干燥,垫草保持干燥,鸭舍定期进行消毒。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雏鸭每只每天用量为2毫克~3毫克。

  衣原体病

  病原 为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接触性传染病。野鸭也可感染。病原经病鸭呼吸道及消化道排出,健康鸭吸入空气中粪尘或飞沫而感染,也可经蛋传播。饲养管理不良,沙门氏菌及鸭疫巴氏杆菌也可并发感染本病。

  症状 幼鸭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眼鼻发炎,呆立颤抖,步态不稳,腹泻衰竭,后期痉挛死亡。

  病变 病变类似鸭疫巴氏杆菌病及大肠杆菌病。气囊、心包、肝、脾脏表面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单核细胞浆内见包涵体可以确诊。

  防治 氯霉素、金霉素混料投服,可同时控制鸭疫巴氏杆菌病及大肠杆菌病。

  平时禽舍应防止其他禽类及野鸟进入,加强场地清洁卫生及消毒。

  鸭棘头虫病

  病原 是多形棘头虫寄生于鸭科禽类肠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绿头野鸭易感染,幼鸭危害严重,死亡率高于成鸭。棘头虫常以几种淡水虾类为中间宿主,鸭吞食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虾类而发病。感染季节多为7月~8月。

  症状 幼鸭严重时表现为贫血、衰竭与死亡。成鸭多无明显症状。

  病变 小肠内寄生的虫体呈橘红色,长几毫米至14毫米,肠有黏膜出血与溃疡,浆膜增生小结节。

  防治 可用硝硫氰醚,每千克体重每次100毫克~125毫克投服,或用四氯化碳,每千克体重0.5毫克~2毫克1次嗉囊投入。

  平时应每年干塘,消灭中间宿主,定期驱虫及加强鸭粪处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原 饲料 鸭瘟 坏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