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肉狗养殖技术

传染病---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存在,造成人畜死亡。近年来不少国家由于采取疫苗接种及综合防制措施,己宣布消灭了此病。有些岛国和半岛国家,由于地理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己无狂犬病。

  l.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RNA型的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粒子用负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粒子宽75~80ngan,长180mun,呈枪弹形或试管状,病毒粒子是由3个同心层构成的囊膜和被其包围着的核蛋白亮所构成。囊膜的最外层包含有由糖蛋白构成的纤突,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尤其在脑海马角、大脑皮层、小脑等)细胞的胞浆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Negri氏)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后呈嗜酸性反应,在内基氏小体内部可见到小的嗜碱性颗粒。

  病毒可在大鼠、小鼠、家兔和鸡胚等脑组织及白鼠肾、猪肾及人的二倍体细胞上培养。病毒通过实验动物的继代,能减弱其对人畜的毒力,并可用来制备弱毒疫苗。

  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升汞等消毒药敏感。l%~2%肥皂水、43%~70%酒精、0.O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灭活。病毒不耐湿热,50℃加热15min,60℃数分钟,100℃2min以及紫外线和X线照射均能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下存活数月到1年。

  2.流行病学

  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自然界中,肉食目的犬科和猫科中的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因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在世界分布甚广,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

  本病的传播方式是由患病动物咬伤后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可因接触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有人报告能经气雾(经呼吸道)感染,在野兽经口感染的可能性也己证实。

  3.发病机理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咬伤而使病毒随同唾液进入易感动物的皮下组织,然后沿感觉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也有报告认为病毒由外周经血液侵入脑组织。病毒在中枢神经组织繁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志紊乱和反射兴奋性增高,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症状,因呼吸中枢麻痹而造成死亡。

  4,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sd,长者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

  各种动物临诊表现皆相仿,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

  (1)前驱期或沉郁期。此期为0.5~2d。病兽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性情与平时大不相同。病兽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即易兴奋,有时望空扑咬。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他动物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2)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2~4d。病兽高度兴奋,表现狂暴并常攻击人畜。此时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山现一次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随着病势发展,出现意识障碍,反射紊乱,狂咬。动物显著消瘦,吠声嘶哑;眼球凹陷,散瞳或缩瞳,下颌麻痹,流涎和夹角等。

  (3)麻痹期。此期1~Zd。麻痹急剧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不久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整个病程为6~8d,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d。麻痹型或沉郁型的兴奋期很短或轻微表现即转入麻痹期。表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流涎、张口、吞咽困难和恐水等,经2~4d死亡。

  5.病理变化

  尸体无特异性变化。尸体消瘦,有咬伤、裂伤,常见口腔和咽喉粘膜充血或糜烂,胃内空虚或有异物,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中枢神经实质及脑膜肿胀,充血和出血。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非化脓性脑炎变化,主要在大脑海马角,其次是小脑和延脑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氏小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狂犬病 荧光 抗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