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隶属于胎髌科,胎髌属。雄鱼色彩鲜艳,五彩缤纷,有些个体表具蓝黑色小圆斑,周围有淡色的环纹,宛如孔雀的尾翎,故称“孔雀鱼”。它的另一特点是,几乎全年均可繁殖,每个月或隔月就能繁殖一次,每次产幼鱼20~100尾不等;子代经4~5个月便性成熟,一对孔雀鱼一年繁鱼后代的数量是惊人的,因此有“百万鱼”(millions)之称。孔雀鱼的英文名为Rainbowfish和Guppy,中文译名常称之为“彩虹鱼”或“格比(鱼)”。此外,尚有摩比鱼、虹髌和水沟鱼(LongkangHee)的俗名。
一、原产地与观赏性
孔雀鱼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特立尼达、巴巴多斯、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北部以及西印度群岛。作为水族箱鱼类饲养始自186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08年首次运到欧洲,德国将这种鱼当作观赏鱼放在鱼缸中饲养;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能稍晚一些。在人工饲养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人工选择近缘杂交,使其遗传因子变异而增育出体态多姿、颜色、尾形不同的品种,受到人们的青睐。欧洲国家每隔若干年要在德国举办一次国际观赏鱼大赛,孔雀鱼是主角。
孔雀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其色彩犹如珠宝般鲜艳亮丽,体型小巧玲珑,令人喜爱。由于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适合于家庭观赏和庭院经济养殖。孔雀鱼的外观表现因子主要在色彩和鳍的形态上,通过杂交出现了千变万化。如体色有淡红、淡绿、淡黄、夹杂紫、红、黄、蓝、黑、灰等多种颜色;在些鱼体上还布满闪烁光泽,艳丽夺目,在水族箱中成群游动时犹如众星闪烁于夏夜长空之中。雄鱼色彩绚丽,且各具特色,以至很难找出两尾相近似的雄鱼来。在尾鳍形态上,有圆尾、旗尾、琴尾、火炬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三角尾、齿尾、裙尾、剪刀尾、长尾、尖尾、扇尾等10余种之多,鳍上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色彩,游动起来宛如孔雀开屏。
胎髌科的鱼除了具观赏性外,在医学和卫生上常把它作为一种灭蚊鱼。因为它嗜食孑孑,可有效地抑制蚊虫孳生。
二、形态、生态习性及饲养方法
鱼体呈纺缍型,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中等大,吻尖,腹鳍小,尾柄长大于高。雄鱼与雌鱼的形态别较大。雄鱼身体瘦小,体长约4~5cm,背鳍短而高,尾部占全长的三分之二左右;臀鳍一部分鳍条成为交尾器官;尾鳍宽而长,并有各种形状。雌鱼体形较粗壮,约比雄鱼大一倍,各鳍均较雄鱼为短,体色单调,稍透明,唯有尾鳍具有色彩或花斑。
孔雀鱼的适应性较强,水温16℃以上为适宜温度,低于13℃就静伏水底不动,如水温再下降会造成死亡。它能忍受较脏的水质,喜欢弱碱性,也能适应中性水质。食性属杂食性,水蚤、丰年虫、纤毛虫、丝蚯蚓、孑孑、及昆虫均是它喜欢的食料;也有吃些植物性饲料,如水族箱内生长的青苔,饲养者可以把菠菜切碎后用水焯过喂给孔雀鱼吃。平时活泼好动,雌鲟受惊后极易跳跃;尤其是当雄鱼向雌鱼追逐时,更显活泼。要获得色彩华丽,体形优美,尾鳍长大的孔雀鱼,须从仔鱼开始创造一个优良的生存环境。
1、放养密度由于孔雀鱼繁殖很快,养殖者往往舍不得或不善于选而造成饲养密度过大。如水族箱规格为39cm×30cm×30cm,一般以放养20尾为适当。
2、调节好水质pH值宜在6.8~7.4,并注意及时换水和清除污物。
3、水温最适水温为22~26℃,不宜低于20℃。但当水温高于29~30℃时,会加快其衰老。
4、饲料和投喂方法丰年虫等低等甲壳类是孔雀鱼最优良的饲料,藻类食物也不可缺少。日投4次,每次投饲要适量,防止过多。
5、水族箱的环境布置为加快孔雀鱼的生长和促进鱼鳍增大,水族箱要尽量选用大规格的。箱中应栽水草、有明亮的光线、水体洁净透亮,这样不仅美观,亦有利于孔雀鱼的健康生长。
三、繁殖方法
1、亲鱼选择选择繁殖亲鱼要注意体质是否健壮,各鳍(尤其是尾鳍)是否长大而舒展,体色是否鲜明,花纹特征是否明显,色彩是否纯正等。有了优良品种就可开始做准备工作。通常孔雀鱼长到4个月就可让其交配。
2、繁殖水族箱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箱,注入理化特性适宜的水(pH值为6.8~7.4,硬度适当,水温24~27℃),盛水八成。箱底种水草或放置香蕉叶,然后按雌、雄1:2~3的比例投放亲鱼。用鱼虫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喂养,日投4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kongque/2010-06-02/4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