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种对狐貉貂危害严重的病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据某养殖场几年来的统计表明,因腹泻死亡的水貂约占死亡总数的75%~8l%。在生产实践中,控制水貂、狐狸腹泻性疾病,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病因比较复杂,确诊困难,易造成误诊;而且消化道内有益的微生物也在治疗过程中被抑制或杀灭,使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受到破坏,因而久治不愈。此外,应激因素诸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从而大大增加了该病的死亡率。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病毒、细菌、寄生虫和食饵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性肠炎病因 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本病具有流行的固定性,如不采取防疫措施,次年8月~10月还可能重复发生,这与病貂长期带毒有关。
症状 患兽精神沉郁,不愿活动,拱背卷缩于笼内,食欲减退,直至完全废绝。病初排出表面粗糙,呈粉白色、浅红色胶冻样管形粪便,病程稍长者,粪便逐渐变为黄褐色黏稠状、番茄汁状或煤焦油状,后期则全为血样、粉红色黏膜样或烂肉样,几乎没有真正的粪便成分。大部分病兽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为黄绿色水样物,内有黏液和少量食物残渣。病程一般为2天~7天,长的亦有l0天以上的,最短的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1天~2天甚至十几个小时。凡是病愈后又复发的患兽均转归死亡。
剖检变化 尸体消瘦、失水(急性死亡兽无明显变化),眼结膜灰暗无光,鼻镜干燥,口腔黏膜灰白色,内有少量黏稠的黄绿色液体。被毛粗乱,肛门周围有乌灰色粪便黏着。主要病变在胃肠道,胃空虚,黏膜充血,上有红色或黄色黏液,亦黏有大量黑色煤焦油样物。肠道空虚,慢性死亡或病愈复发后死亡的肠壁多薄如纸,一碰即破;而急性死亡的,肠壁则充血变厚,如同血肠一般,间或可见血样或煤焦油样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如红枣状,肝呈土黄色,质脆易碎,胆囊充盈,胆汁墨绿色,肾肿大,土黄色,表面有小出血点,脾亦有出血点,膀胱空虚,黏膜充血。
诊断 本病是腹泻病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其特性变化在肠道,以下痢粪便中混有多种颜色的肠黏膜套管(圆筒状物)为特征。目前常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作为诊断该病的依据,检出率均较高,特异性强。在肠炎患兽恢复期或注射肠炎疫苗的病兽血清内,含有较高的血凝抑制抗体,通过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的检出可作为该病辅助诊断和鉴别疫苗免疫效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小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及包涵体可初步确诊。进一步做生物学试验,将患病的肝、脾、十二指肠及粪研磨制成十倍稀释乳,分别喂给健康兽,经4天~7天出现该病特有症状即可确诊。
2、大肠杆菌病病因 大肠杆菌是狐貉貂肠道内的正常寄生菌,在健康狐貉貂的肠内数量并不多,机体抵抗力下降是促进本病发生的诱因。如饲养管理失调,卫生制度被破坏,以及在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均可使体内大肠杆菌引起致病性。
症状常呈败血性经过,伴有严重下痢,侵害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新生子兽患本病后,早期表现不安,不断尖叫。病兽被毛蓬乱,常被粪便污染,肛门部污染尤为严重。当轻按腹部时,从肛门中排出稠度不均匀的液状粪便,其颜色为绿色、黄绿色、褐色或浅黄色。在很多病例中,粪便发现未消化的凝块和混有血液。出现本病症后1天~2天,子兽变为精神萎靡,常躲在小室内不愿活动,生长发育缓慢。日龄大的患病狐、貉、貂食欲不降,表现为消瘦,活动减少,发生持续性腹泻,其粪便颜色为黄色、灰白色或暗灰色,混有黏液状粪块。病兽虚弱,背弓起,后肢不稳,步履摇摆,被毛蓬乱无光泽。母狐、貉患本病时,发生大批流产或死胎,病狐、貉精神沉郁或不安,食欲减退。
剖检变化 急性、亚急性的剖检可见脾呈瘀血性肿胀;胃肠黏膜充血和肿胀;肠结膜充血,并有出血点,呈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有小出血点;心内膜和外膜也有出血点。慢性经过的病兽,剧烈衰弱、贫血,胃内含有黏液,黏膜肿胀,带有多数的小溃疡灶和单个的出血点;肠道中有大量暗灰色或黄色的黏液,黏膜肿胀,有单个或多数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显著增大,切面充血和溢血。肝略肿大,色灰黄;脾脏增大2倍~3倍,有点状溢血。心肌呈煮肉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hu/2008-12-12/4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