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蟾蜍养殖技术

蟾蜍脱衣初探及试论用药取衣




  3.第5天把浸泡后的蟾蜍移入室内,放入塑料脚盆或水桶内,加入自然中性淡水和适量白酒,深度20~30厘米,上加透气盖,不让其逃走。每平方米内可放活蟾蜍1公斤。每隔20~30小时换水一次。容器中放的蟾蜍越多,所产之衣质量越差,也越碎。

  4.气温在23~25℃到第5天部分蟾蜍开始陆续自然脱衣干水中,第6~7天达到高峰,一般第8天完毕。因蟾蜍在水中无法自己吞吃蟾衣,在水内也吃不了食物。整个过程中不喂食。

  5.在蟾蜍脱衣期间,每天分数次用捞斗将脱下的漂浮着似紫状蟾衣捞起,放入清水盆内洗掉杂质,然后将洗净的蟾衣挑起凉于瓦片上晒干即可。这是最普通的产品,价格较低。

  6.如要将蟾衣加工成标本出售,可轻轻地把蟾衣在水中漂散,一手用镊手夹住,另一手用一块玻璃入水中,慢慢移托上去,再慢慢按该只蟾蜍形体拼合一整体形状,后凉干即可,也可移到白纸上拼合成标本。亦可移到塑料膜上,半干时揭下晒干,也可用电熨烫干、烫平,质量更好。价值也高。

  7.待蟾蜍脱衣后,要把其放归自然环境中,或放在饲养场围养,以备下次用于脱衣。刚脱衣的蟾蜍肢体白嫩干净。如人工建场饲养,必须投喂一些食物,最好在晚上点灯诱让其自然摄食,使其健壮,有利于下次脱衣。如连续脱衣也会脱下来,只是特别薄,质量不如前次,价值更低。

  8.如有必要制作高质量标本,事先要挑选出体形大的蟾蜍单养于水盆中让其独个脱衣。最好特别一个方格式容器,单个放养,这样脱下之衣不会被扯坏,至少扯坏也小些。因为防止了因混养引起的相互爬、擦、爪破其衣。这样可产特级品蟾衣,整衣率大大提高,不必修补也是可以达到相对完整衣程度。

  实践证明,温度越低,脱衣期越长,发病越小;温度越高,脱衣时间越短,发病越高。

  在干燥环境下,蟾蜍不脱或少脱衣,如久不下干雨,周围干燥时也不脱,不过此时若食物充足,今后一旦自然条件有利脱衣时所脱之特厚、质量更好。因此,人为创造条件,也可达到此目的。

  在自然条件下,每年4~10月份为最佳脱衣期。如通过人工加温,冬季也可进行。

  五、提高产衣量要点

  为使蟾蜍产衣量提高,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择优质蟾蜍。一般首选体重75克以上健壮、活泼、无病伤蟾蜍。剔除病伤、体弱、瘦小蟾蜍。

  2.选用老皮蟾蜍。用肉眼检查蟾蜍口边、脚趾、腹部皮肤均褚黑色或黑褐者为上,其次选用手感蟾蜍背部特粗糙发硬者。上二者均达到要求,不出5天即可自行脱衣。

  3.人工促蟾皮肤老化。可把嫩皮肤蟾围养起来,采用干、饿的办法,促其皮肤老练,每天观察一、二次,3~5天后转老,即可用来脱衣。

  4.消毒防病。把选好或促老练蟾蜍放干净地面或容器内,用漂白粉或消毒灵喷洒消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一遍,这样可清除蟾蜍体外寄生虫或防止皮肤病感染,提高出衣率。消毒液浓度视季节,气温来选择,一般每立方水加漂白粉2~5克,消特灵10~20克。

  5.放养密度。在进入正式脱衣时,要稀放,每平方米1公斤以下活蟾蜍。如密度过高,所产衣互绕抓碎,正品率低。

  6.防好内部炎症。在进入脱衣过程中,可在放缩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酒,可控制肠胃炎,白眼病传染,减少死亡率从而提高出衣率。为使蟾衣纯正,不含对人体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一般不提倡人为用化学药物治蟾病。

  7.连续脱衣2~3次,健壮活蟾,可连续使其自然脱衣,一般平均7天左右脱一次,第一张平均重均0.2克、第二张平均重约0.12克左右,但蟾体大小出入较大,最大要达到0.3克左右,连脱方法十分简单,长期放于下去即可,中间不必喂食物。

  8.强化促壮。为了保护蟾蜍健壮生长成活,一般连脱2次后,要放归大自然,或围养起来,以足量鲜活饲料或晚上点黑光灯诱飞虫让其自食,调养一段时间后再脱衣。

  9.冬季加温脱衣,只要保持水温15℃以上,冬天也可脱衣。

  六、蟾衣品级规定

  特级:完整标本状。

  一级:基本标本状,有缺口无洞眼。

  二级:条状片,薄如蝉衣,在肢爪可见,长10cm,宽3cm以上。

  三级:无序碎片,但不过分厚。

  上述均要求干燥并无杂质,无霉味,色泽正常,包装合理不损蟾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饲料 品种 脱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