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蚕技术

专家指点家蚕化水蛹防治




  防治措施

  一、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杜绝病菌传染。在做好原蚕饲育常规消毒防病工作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做好大蚕期和种茧保护期消毒防病工作。尤其是要做好5龄期蚕体、蚕座消毒防病工作,防止病菌交叉反复传染。在生产上我们做过这样试验调查:在5龄蚕期发生脓病较严重情况下,每天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5次(即每次给桑叶之前下一次石灰消毒),水蛹发生率仅有2%-2.5%;每天消毒2次(上、下午各一次)水蛹发生率为10%-12%;没有消毒的,水蛹发生率高达40%-50%。因此加强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以及蚕体、蚕座消毒和防病工作是防止化水蛹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做好大蚕期和种茧保护期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工作。高温多湿、闷火局环境对大蚕期、上簇期和前蛹期影响较大,因此要及时做好大蚕室、上簇室和种茧保护室通风换气、降温排温工作。

  三、加强原蚕饲育各个环节技术管理。提高饲育技术水平,做到精管细养、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对预防病菌感染和蚕病发生十分重要。试验证明:蚕体健壮,感染了一万粒病菌也不会发病或少发病;蚕体虚弱,感染一个病菌就会发病。

  四、加强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品质。原蚕桑园要多施有机质肥料和磷钾肥,少施化学氮肥,提高桑叶质量。满足蚕体生理营养需要,增强蚕体抗病抗逆能力。在采伐型上建议多留大树尾,尽量采用枝桑育,并且要严格控制桑叶的成熟度,叶桑25天采叶一次,枝桑50-55天采伐一次。采桑前必须提前5-6天打顶,促使顶叶充分成熟。大蚕期特别是大蚕后期忌食嫩叶、湿叶、水叶、发酵叶和老嫩不均、日照不足的桑叶,尽量减少化水蛹发生的诱发因素。

  五、蚕座蚕儿密度要适当,防止蚕头过疏或过密。蚕儿过疏,食不通渣,蚕座湿度大;蚕儿过密蚕搭蚕,互相抓伤,导致伤口感染。经试验证明,创伤感染比食下传染化水蛹发生率要高18%-20%。同时在削茧、分雌雄、落蛹尤其在削茧初期(即嫩蛹期)动作要轻巧,要防止蚕儿蛹体受伤,减少病菌伤口感染。

  六、要经常观察发育情况。及时淘汰弱小蚕,特别是蚕座发现有脓病蚕时要及时清除,防止蚕座反复感染和蚕病蔓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桑叶 病毒 对照 氮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