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马立克氏病二价活疫苗(CVI988+FC126株)


  近年来,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和危害呈上升趋势,有效预防本病的途径是接种马立克疫苗,但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和鸡品系的不断选育,马立克氏病毒在自然选择和免疫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其毒力不断增强,一次次地突破了疫苗所能提供的保护力。20世纪70年代所分离到的为标准强毒(vMDV),70年代末到80年代马立克氏病毒发生了很大变化,毒力增强,成为超强毒(vvMDV);90年代出现了更强的特超强毒(vv+MDV)。因此HVT冻干苗对马立克氏强毒和vv+MDV免疫效果差,可以说血清Ⅲ型HVT疫苗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目前,普遍使用的能够抵御超强毒和超超强毒的疫苗主要有CVI988株单价疫苗和CVI988株联合FC126制备的二价疫苗。

  双欣立克——鸡马立克氏病Ⅰ+Ⅲ型二价活疫苗(CVI988+FC126株)是瑞普生物推出的又一重点产品,公司凭借对鸡马立克氏病10余年的关注,运用当前国内外领先的生产设备及工艺,制造出了具有卓越品质的鸡马立克氏病二价液氮冻干活疫苗。

  一、产品名称及批号

  商品名:双欣立克

  通用名:鸡马立克氏病Ⅰ+Ⅲ型二价活疫苗(CVI988+FC126株)

  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2)030382119

  二、产品特点

  (一)细胞工厂生产,批内一致,批间稳定

  传统的病毒性疫苗制备,关键是为病毒提供适宜其增殖的细胞基质,通常采用贴壁培养的生长方式。贴壁培养系统主要有转瓶、中空纤维、玻璃珠、微载体系统等。转瓶培养是目前国内疫苗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的细胞培养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技术成熟、重复性好、容易扩大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细胞生长密度低、转瓶间细胞生长差异大、劳动强度大、占用空间大、能耗高、水耗量大等缺点。

  在马立克疫苗生产过程中,公司采用先进的细胞工厂(美国Corning公司)生产技术代替传统的转瓶培养方式,细胞生长更接近自然状态,细胞与外界接触机会少,细胞活力强,可形成均一的细胞单层。细胞工厂的大批量生产和程序化操作,更能确保批内一致,批间稳定。

  (二)细胞复种技术,病毒双向增殖,收毒量高

  传统的马立克氏病毒增殖方式是将种毒接种在培养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使病毒在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公司运用细胞复种技术,即在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上接毒后,在马立克种毒感染部分鸡胚成纤维细胞后,再次加入制备好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病毒夹在两层细胞之间,形成“汉堡包”模式,病毒在双层细胞中间可双向增殖,提高了细胞培养密度和感染有效细胞数量,成品抗原含量(内控指标CVI988:不低于6000PFU/羽;FC126:不低于3000PFU/羽)高于国家标准( CVI988:2000PFU/羽;FC126:1000PFU/羽),确保疫苗在养殖场应用时,抗原含量高于国家标准,保护效果更确实。

  (三)病毒复配工艺,多血清型毒株,协同高效

  马立克二价疫苗制备时在接毒方法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方法,即同步接毒和分步接毒。同步接毒即将CVI988种毒与制备好的鸡胚成纤维细胞混合后接入培养瓶,一定时间后接入FC126种毒,并分步接毒,即将CVI988和FC126分别接种于不同细胞工厂,当病毒病变达到制苗最佳状态后,分别收获两种病毒,按一定比例混合配苗。

  公司采用分步接毒,合理配比血清Ⅰ型CVI988和血清Ⅲ型FC126株,使成品抗原含量均高于国标。二价疫苗,具有协同作用,突破母源抗体干扰能力强,可高效抵抗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和特超强毒的攻击,预防早期感染,有效解决因采用单价疫苗造成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失败的问题,为雏鸡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四)程序降温系统,添加抗冻蛋白,效价更高

  疫苗在放入液氮前,需在-70℃~-90℃的环境中均匀冻结后再移入液氮保存。限于生产条件,一些厂家仍选择-70℃超低温冰箱作为冻结设备,但可能由于冻箱冻结的速率不均匀,造成了疫苗外层的冻结速度大于内层的冻结速度,增加了冰晶形成的可能,所以造成疫苗的失毒率高达25%以上。公司采用了全自动程序降温仪(美国CBS公司)作为疫苗的冻结设备,并使用了科学的冻存程序,可能因疫苗冻结至-40℃有一回温的过程,这就使得疫苗内外层的冻结速率基本一致,所以对疫苗效价的影响最小,失毒率在2%~5%之间。

  同时,公司还在细胞保护液中加入了抗冻蛋白AFPs(Antifreeze proteins),能与冰晶特异性结合,组织细胞间保护液内冰核的形成与生长,维持非冰晶状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立克氏病 病毒 抗原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