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中常用避孕药,让海参变”木“不爱动却食量变大。
40多岁的宫先生是烟台一家海水养殖企业的老板,主要经营海参培养加工和出口。据他透露,在海水养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早已成为被默认的“行规”。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介绍,中国的养殖业养殖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因此为了防病、治病,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就会大量喷洒抗生素。而对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及其造成的后果,中国国内缺乏研究和相关立法。
所谓水体问题,主要是指海水污染。一方面,污水排放造成海域污染;另一方面,养殖的时候由于密度过大、水域有限,鱼的排泄物都沉到海底,没法清理而腐烂,就会造成水质恶化并滋生病菌,“只有加入抗生素才能抑制病害”,宫先生说。
烟台和威海在山东的海水养殖产业中规模最大,其中烟台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海参出口基地。
宫先生介绍说,海水养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育苗、养殖和加工。在育苗和养殖这两个步骤中,由于病害和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的水体问题,“抗生素的添加是‘必须’的,要不受病多,一死一大片,肯定血本无归;就是加了也还是会有死亡的,有时候还赔钱呢”。
养殖户加入的抗生素大同小异。宫先生介绍说,行业中投放的主要是脱霉素、大蒜素以及避孕药,前两个是消毒用的,最后一个则是为了降低海参的活性,让它变“木”,只知道吃,长得快。而投放的频率最起码要一周1-2次,“别说有病了,就是没病也得加,防着”。
使用抗生素会在菌群中形成耐药性,对海产养殖的鱼和海参投放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性。宫先生证实了这类情况,“一旦出现不管用的情况,我们也没办法,那就换种药,要么加大剂量,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其实很多生药(抗生素)厂都会主动上门联系我们,说是自己家的药好,吃了不得病”。
如此大剂量和多种类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病菌的突变选择加快,“鱼经常得怪病,查都查不出来。你说你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各种抗生素都往里面加吧,看管用不,不管用再加量”,海水养殖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肖永红认为,抗生素不当使用在养殖业中问题不仅在于治病和防病还在于用作饲料添加剂。有一种观点认为抗生素能促进养殖的动物生长,但这已被研究结果否定。
肖永红表示,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一方面会在养殖环境中的菌群中形成耐药性,一旦致病力强的细菌对人畜共用的抗生素获得了耐药性,人类感染后,本来有效的抗生素疗效会减小甚至无效。抗生素扩散到环境中,也会在菌群中产生同样的耐药性。另一方面,那些只用于养殖动物的抗生素,对人体有害,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按照相关规定,对用于人类的重要抗生素采取保护措施,在动物中不使用,“但在实际中,投放的抗生素种类远远超出此范围。规定没什么作用”,肖永红说。
根据中国国内抗生素的产量估计,中国每年生产约20万吨抗生素,大概“人一半,动物一半”,肖永红说。而对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及其造成的后果,中国国内缺乏研究和相关立法。全行业普查性的研究从未进行过。
对于有无抗生素替代产品的问题,宫先生苦笑说,现在海水养殖业的抗生素替代物主要就是疫苗,但是这个的可行性不大,养殖密度太大,鱼苗期又是那种小到不行的鱼卵,根本没法加疫苗,成本和人工费太高。“没人会做赔本的生意。”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价格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也是导致养殖业抗生素投放量无法减少的原因。
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山东的海水养殖业就因为多宝鱼事件遭到一次挫折。另外,在2008年时我国就完成的一项对五省区抽样调查,发现中国的抗生素不当使用不仅在医疗行业中十分严重,在农业养殖亦潜在危害。但是这些似乎对现状改变的影响有限。
“这些事情(大量投放抗生素)也就我们这些做养殖的知道,普通百姓知道吗?他们就图便宜,就是因为有需求才会有那么大的养殖密度,如果我们像日本那样野生养殖,价格将会比现在贵几倍,怎么可能有人买,其实添加抗生素都是被‘逼’出来的。”
宫先生透露说,我们现在吃的即食海参,不仅要添加抗生素,最后还要用福尔马林泡;而只要是海水养殖的鱼类,都有大量抗生素投放,例如鲈鱼、多宝鱼、大黄花鱼、黑鱼还有金雕,这些当地人根本不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11-01-18/12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