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H5N1病毒阻击战


随着病毒复制的关键区域之谜逐步揭开,未来诞生可抵御所有流感的广谱药物以及疫苗,已经从想象变成了潜在的可能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月,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无疑成为整个中国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个月中,先后有八人被确诊为人禽流感患者,包括其中五人最终罹难。更重要的原因,是H5N1在人们看来,仍然充满着太多的谜团。

因为同样都接触过家禽,为什么有些人被感染而另外大多数人却安然无恙?H5N1病毒这个肉眼不可见的致命幽灵,到底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受害者”,并且成功入侵的?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出终极的应对措施,来遏制这种神秘的疫病?

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到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但在2月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刘迎芳所在的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饶子和领导的团队共同发表的论文,揭示出禽流感病毒(H5N1)聚合酶的关键部分,正是位于PA蛋白质的N端结构域。如果能有效抑制其活性,就有望可以挫败该病毒入侵人体正常细胞的攻势。在同一期杂志上,法国研究小组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这一进展,无疑为人类最终解开H5N1病毒的秘密,并找到应对之路,带来了新的曙光。

病毒出没的世界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共同生活在一个满是病原体的世界里。因此,目前已知的人类传染病中,有大约六成,即200多种,都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

几乎所有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都是由六种病原体之一引起的:病毒、细菌、原生动物、普利昂蛋白、真菌以及寄生虫。病毒类传染病则因为难以捉摸、变化无常,往往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

在这串长长的名单里,除了H5N1人禽流感,还有SARS、狂犬病等令人谈之色变的名字。

人类在首次遭遇这些传染病时,往往会措手不及。这是因为,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往往采取一种策略,就是潜伏在所谓的“储库”中伺机而发。这些储库,就是携带有病原体的宿主,而宿主因为自身具有抗体,只会表现出轻微的症状,甚至没有症状。因此,人们不能确知在何时何地,什么人会感染这种传染病;而如果当地的医疗卫生情况并不完善,那么这样的零星散发病例很可能被人忽视。

中国农业部兽医监查所病毒室主任夏业才告诉《财经》记者,现在比较得到公认的一点是,“某种禽类是人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库”。

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平研究员,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则把禽类比喻为“流感病毒的大本营”。他解释说,虽然在马、猪、老虎甚至鲸鱼身上,科学家都找到了禽流感病毒;但所有这些动物的流感,都能在候鸟的身上找到相应的毒株。

而流感病毒,即使不是说最恐怖的,也肯定是人们最为头疼的。因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它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爆发,甚至席卷全球,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有些疾病,人一旦患过之后就可以产生免疫力;但这种情况,通常却并不适用于流感。

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始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自然部分原因是来自适应外部环境的压力。在宿主体内或者储库中,流感病毒如果想要生存下去,也要像自然界的动物们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就像对于非洲瞪羚,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躲过猎豹这种敏捷的捕食者。而对于流感病毒来说,它的捕食者就是宿主体内的抗体。只有变异速度超过抗体,才能躲避免疫系统的致命攻击。

这种来自于抗体的压力所导致病毒自身的变异,被称为错义变异。为了生存,流感病毒在基因组的复制过程中,RNA序列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就会演变出新的毒株。当然,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不是所有毒株都能存活下来,但流感病毒就是这样的“风险爱好者”。

黄平打了一个比方,错义变异就像闹革命一样,很多人进行农民起义,其中有很多因为不能适应发展,不团结人民群众,所以失败了。有的人则适应了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就成功了。成功的革命者只占少数,成功进行错义变异、并且具有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更是少数;而H5N1病毒就是流感病毒错义变异中,少数“成功的革命者”。

还原入侵路径

当H5N1病毒最终躲过抗体,逐渐接近宿主细胞的时候,它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化——从被捕猎者变成了捕猎者,宿主细胞正是它的猎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侵染 受体 复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