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科研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海峡之声网上海站2月18日电(海记)由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上海市畜牧兽医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完成的“猪链球菌病研究及防控技术”项目,近日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首次证实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和流行的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猪链球菌2型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阐明了这两种细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克隆表达了SS2中国分离株的部分毒力基因及蛋白基因片段;发现了猪链球菌2型5个可能的新毒力基因片段;建立了猪猪链球菌2型致病与免疫的动物模型。研究成果居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研制了猪链球菌2型及毒力因子快速PCR检测试剂盒;制订了猪链球菌鉴定的3项国家标准。研制的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2005年获得农业部新兽药紧急批文,在2005年四川资阳等地暴发猪链球菌病的防控中起了重要作用。2006年9月,“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2型)”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兽药注册证书。以上成果在国内外均为首创。

  该项目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截止2006年10月,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在四川、江苏、广西、江西、福建等地推广使用7786万头份,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本项目的实施在2005年四川资阳等地暴发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此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了猪链球菌病诊断实验室,累计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24人,青年学术骨干6名、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推广人才50余名,为猪链球菌的基础研究与有效防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流行日趋严重。同时,该病病原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曾于1998年、2005年在江苏南通、四川资阳等地引起人患猪链球菌病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自1998年以来,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上述单位,对我国猪链球菌病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链球菌病 毒力 疫病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