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谈谈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 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
1.1 来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1.2 分类
氨基糖苷类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三类:
1.2.1 由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里度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等。
1.2.2 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小诺米星(沙加霉素)。
1.2.3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小诺霉素、地贝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等。
1.3 特点
氨基糖苷类药物共有的特点: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部分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属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细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对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或完全性交叉耐药;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低;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胃肠道吸收差,注射给药后大部分以原形经尿排出。
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
2.1 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 如链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抗菌活性是由于该药不能与细胞外膜结合,因而限制了该药进入细胞。由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摄取是一个需氧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在厌氧环境下,这一过程则不能进行,因此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厌氧细菌无抗菌作用。
2.2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 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均可产生钝化酶而呈现耐药性。氨基糖苷类常被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或核苷转移酶所钝化。经钝化酶作用后的氨基糖苷类可能通过下列作用而失去抗菌活性:与未经钝化的氨基糖苷类竞争细菌细胞内转运系统,减少药物摄入;不能与核糖体结合;失去了干扰核糖体功能的作用。
2.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如耐药性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是由于链霉素的作用靶位16srrna的某些碱基发生了突变(编码该核糖体的基因为rrs),或是与核糖体结合的核蛋白s16(该蛋白起到稳定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的某些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所致(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为rpsl)。
3 主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
3.1 链霉素
3.1.1 临床应用:链霉素为灰链霉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有机碱,常用其硫酸盐。链霉素的抗菌谱较广,对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杆菌、鼻疽杆菌、嗜血杆菌、钩端螺旋体、放线菌等有效。链霉素对于繁殖期的细菌比静息的细菌有更强的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所致的肠炎、白痢、乳腺炎、子宫炎、败血症、膀胱炎、腹膜炎等;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犊肺炎、猪肺疫、禽霍乱以及其他病原所致的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等。用法用量:注射水溶解,肌肉注射,各种家畜10毫克/千克,每12小时一次;家禽100~200毫克/只,雏鸡及仔鸭2~25毫克/只,1日2次。
3.1.2 不良反应: 临床上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牛的表现为肌肉痉挛、气喘、不安、昏迷、薄皮处水肿,马、骡的表现为肌肉震颤、呼吸迫促、不安等;神经系统反应,主要损害第8对神经,出现行走不稳、姿势异常、平衡失调和耳聋;阻滞神经肌肉接点,易加剧呼吸抑制、肢体瘫痪、肌肉无力;损害肾脏,多见于管型尿和蛋白尿。注意临床病畜病情和不超量用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3.2 新霉素
3.2.1 临床应用:新霉素是一种代谢产物,常用其硫酸盐。本品对结核杆菌、放线菌、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有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幼畜白痢、鸡白痢、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用法用量:内服,驹、犊2~3克;仔猪、羔羊0.75~1克;犬0.2~0.5克。分2~4次口服。鸡可按35~70毫克/千克混饮给药,或按70~140毫克/千克拌饲给药。粉针各种家畜4~8毫克/千克,分2次肌肉注射。外用气雾法给药防治家禽呼吸道感染,每立方米用新霉素1克,室内停留时间为1.5小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链霉素 细菌 毒性 霉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