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影响药物作用效应的因素


药物作用是药物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表现,故药效将在诸多因素干扰或影响下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药物、动物以及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制定药物的给药方案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应考虑,本文就这些因素进行了综述。

1 药物方面的影响

1.1 剂量 药物的剂量决定进入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作用强度,大多数药物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用药应该安全有效,反之无效或中毒。但也有少数药物随剂量和浓度的变化而性质发生变化,如磺胺类药首次量加倍,盐类小剂量健胃而大剂量致泻,还有“预防量减半”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肖世忠认为对杀(抑)菌的有效浓度要求一样,低于这个浓度则无杀菌作用。所以,临床用药要掌握常用药物剂量,充分发挥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时间的过程。

1.2 剂型 药物必须制成一定的剂型才能用于动物体,目的是使得药物更快、更完全地进入体内,在作用部位产生有效的药物浓度。常用的剂型中注射剂的吸收快,内服剂型如粉、丸、片、胶囊、煎剂等较慢。剂型的选择常根据疾病、病情治疗方案或用药目的而定。

1.3 生物利用度

1.3.1 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采取不同的给要途径会产生不同的药效。

1.3.2 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剂型导致血药浓度相差很大,说明制剂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生物利用度。

1.4 给药时间和次数 临床上要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必须多次给药。但对病畜多次给药消耗人力和时间,并且可能会带来毒性反应。所以要根据药物性质、特点来优化给药时间和次数之间的关系。

1.5 长期给药和反复给药 消除慢的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所以注意避免长期用药,以免发生中毒。在另一方面,动物机体和病原体在连续用药情况下可能产生耐药性,经停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又恢复原有对药物的敏感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很少反复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如氟喹喹诺酮类对细菌的耐受性越来越严重,疽甲正义报道,1996年武汉地区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4﹪,居各种抗菌药物之首。北京四家医院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发现,绿脓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36%~39%。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但近几年来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也在下降,而且一些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分离出耐环丙沙星菌株。

1.6 联合给药 为了增强药效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如氟喹诺酮类联合虽不多,但有报道,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合用时对他们各自的耐要菌株具有协同作用。孙红祥报道恩诺沙星和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以1:40和4:1的比例合用时,分别对大肠杆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具有协同作用。还有人证实,将多重药物泵抑制剂利血平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发生。

2 动物方面的影响

2.1种属差异 畜禽的种别不同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差异表现为作用强弱和维持药效时间的长短上。丁焕中等报道,给鸡肌肉注射、内服二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显著低于猪的生物利用度。其他一些药物也有类似的现象。

2.2 生理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怀孕、哺乳动物对同一种药物反应不一。如老龄动物肝肾功能减退,幼龄动物急孕畜较敏感,故均易引起毒性反应。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2.3 个体差异 同种中个别动物对同一药物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异除了来自遗传因素外,主要表现在药物作用量的差异和动物质的差异上。这也就是个别动物用药后会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2.4 病理因素 各种病理因素都能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的正常转运与转化,影响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效。如肾功能损伤时,药物不能经肾排出而引起积蓄导致中毒。胃肠功能失调能明显改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3 环境方面的影响

3.1 患畜的饲养管理 对无论隔离或非隔离的患畜禽,在喂饲、饮水、栏舍卫生、安静方面应加强护理,减少使役,以加强其机体抵抗力,使更有利于配合和发挥药物效应。如用水合氯醛麻醉后,患畜苏醒期长,体温下降,宜安置于避风保暖栏舍,给予温水及易消化饲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剂量 环丙沙星 饲料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