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水质性鱼病的防治


1、皮肤充血病 1.1 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长期缺乏光照,水质不良或频繁换水。此病多在阴雨季节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食欲,重者死亡。

1.2 防治方法 1.2.1 加强光照,降低水位或提高水温,可抑制此病的蔓延。 1.2.2 在10千克水中溶解1--2克呋喃西林,浸洗病鱼10--30分钟。 1.2.3 用3%--5%的浓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2、焦尾烫尾病 2.1

发病原因。鱼的焦尾病,是由鱼池水质在由清转绿的变化过程中,固光照强、水温高、气压低、投饵少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水温突然升高,鱼池上下层水温差较大。烫尾病对鱼体虽没有致命威胁,但对鱼的尾鳍及色泽影响较大。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尾鳍的腐烂,遭水霉菌侵蚀,最后引起烂尾症。患烫尾病的鱼体,各鳍条内松散处充满气泡,致使鱼体失去平衡倒挂于水面。该病气温在25℃以上的季节最易发生。

2.2 防治方法 2.2.1 控制鱼池水质 2.2.2 患烫尾病的鱼必须及时隔离更换新水,经1--2天后鱼体尾鳍即可恢复正常。 2.2.3 对水色淡的鱼池内,患烫尾程度轻的鱼体,可加注一些低于池中水温的清水,降低水溢,刺激机体新陈代谢,有益于尾鳍气泡的排出。

2.2.4 患烫尾严重的鱼体可在换水时,用手由上至下按摩尾鳍,促使尾鳍条内的气泡排出,使其恢复平衡。

224500,江苏滨海县坎南农干校水产养殖场,张是,海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呋喃西林 霉菌 腐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