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家禽用药及常见误区分析


一 用药原则
  1 要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用药
  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禽类缺乏充分的胆碱脂酶贮备,对抗胆碱酶药非常敏感,故驱除家禽线虫最好选用左旋咪唑;禽类的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过滤面积小,对肌注后经肾排泄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鸡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好。
  2 药物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要错开一定期间使用。如氟哌酸、土霉素钙和金霉素、盐霉素和莫能霉素都有拮抗作用。
  3 准确掌握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其固有的结构和一定的作用范围,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用药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菌素对神经系统症状无效,因神经症状多为脑部损伤,而抗菌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
  4 要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
  首次用量可适当增加,随后几天用维持量了一般用药疗程为3-5天,停药过早易导致复发。长时间使用抗菌素会使禽患软骨病,同时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使禽药物中毒。测量家禽体重、计算采食量和称重药品量要准确。无论饮水或拌料,药物要均匀,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否则沉淀,即无治疗作用,最后又因浓度大而中毒。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禽只的饮水量,饮用的水必须清洁、中性,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药物以拌料为宜,拌料给药时就应遵循“由少至多,逐渐拌均匀”的原则,否则搅拌不均匀易引起中毒或影响疗效,饮水量与气温有关,夏天给水用药时应降低药物浓度,约为拌料量的一半。
  5 肉禽用药要注意禽肉的药物残留
  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而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尽量选用残留期短的药物,宰前7天停用一切药物,避免药残危害公共卫生。要慎用毒性较大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如喹乙醇等。
  6 作为促生长用的饲用抗菌素用量不宜过大
  饲用抗菌素的选择要考虑其稳定性、耐热性、受饲料中钙离子的影响、成本及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饲用抗菌素应使用多肽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吸收少排泄快的药物。禽类对磺胺类的平均吸收率较其它动物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等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添加。
  7 应实行人畜用药分流
  人医常用抗菌素只用作畜禽治疗用量,不作饲料添加剂使用,以避免药残对人产生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
  二 常见用药误区
  1 不做常规预防用药
  许多养鸡专业户预防用药意识差,多在鸡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违背了“防重于治”的原则,其后果是疾病发展至中后期才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增大了用药成本,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正确的用药方法应是:要清楚地了解本地的常发病、多发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用药程序,肪患于未然。但现实情况是厂大—多数饲养场,特别是个体专业户,往往对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侥幸心理。家禽无临诊症状表现时,舍不得饲喂一些药物及添加剂(如多维、氨基酸等)进行预防,甚至连基本的消毒措施也忽略,能省则省。这样往往后患无穷,危机四伏,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2 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有些饲养户试用了某种药物防治某些禽病后,发现其使用效果不错,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疾病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这些人往往对兽药的认识不足,尤其对抗菌药及抗寄生虫药的耐药性问题缺乏认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是不断提高用药量,延长疗程,要么就是疗效越来越差,抱怨厂家产品质量越来越差,目的不明,缺乏针对性:不论鸡只是内科病、寄生虫病、中毒、还是传染病,一律用抗菌素。如因气候骤冷、过热、暴饮、饲料突换引起腹泻,应该从饲养管理人手解决,无须滥用抗生素。
  3 随意配伍用药
  有些养殖户想当然的认为,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由于不懂药物成分和相互作用,常造成药量倍增发生中毒或药物产生拮抗反应的现象。其实有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与蒽诺沙星同用,就会增大药物的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剂量 禽类 残留 饲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