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家禽的群体给药方法


家禽由于个体小,饲养数量大,大都集约化饲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用个体给药方法,通常是采用群体给药法。群体给药法方便、快捷,较为适合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

  1、混饮给药 混饮给药又称饮水给药,是指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混水给药适于短期投药或群体性紧急治疗,特别适用于禽类因病不能食料,但还能饮水的情况。混饮还是家禽免疫接种常用而又易用的群体免疫方法,省时省力,对禽群干拢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采用混饮给药比混饲给药要好,因为饮水可以整天供应,同时大多数病鸡在无食欲时也会饮水。此外,因混饮给药导致家禽药物中毒的机会也较少。应用混饮给药,应注意下列问题。

  (1)药品性质。应注意药物的溶解度。一般来说,药物的钠盐、钾盐、硫酸盐、盐酸盐等均属易溶于水的药物。通过混饮给药的主要是易溶于水的药品。较难溶于水的药物,通过加热、搅拌或加助溶剂等方法能溶解(但不被破坏)并可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的,也可以通过饮水给药。对于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溶于水的药物,则不能混饮给药,但可以拌料给药。溶于水的药物,应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破坏,中草药用水煎后再稀释也可通过饮水给药。可溶性粉和口服液可按要求稀释后饮水给药。

  (2)掌握饮水给药时间的长短。在水中不易破坏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其药液可以让鸡全天饮用;对于在水中一定时间内易破坏的药物,如盐酸多西环素、氨苄西林等,药液量不宜太多,应让鸡在短时间(1—2小时)内饮完,从而保证药效。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喝完的药液应及时去除,换上清洁的饮水。饮水时间过长,药物失效,时间过短,有部分鸡摄入剂量不足。

  (3)注意药物的浓度。混饮给药浓度常用0.00001(ppm)或%或每升水中多少毫克药物来表示。药物在饮水中的浓度最好以用药家禽的总体重、饮水量为依据。首先计算出一群家禽所需的药量,并严格按比例配制符合浓度的药液。准确地掌握药液浓度,才能避免浓度过低无疗效或过高产生中毒反应,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药物在稀释前要准确称量,不可估算。具体做法是先用适量水将所投药物充分溶解,加水到所需量,充分搅匀后,倒人饮水器或饮水槽中供家禽饮用。不能将药物直接加入流动的水槽中,这样无法准确计量。饮水前要把水槽或饮水器冲洗消毒干净。

  (4)水量控制。根据家禽的可能饮水量来计算药液量,药液宜现配现用,以一次用量为好,以免药物长期处于环境中放置而降低疗效。水量太少,易引起少数饮水过多的禽只中毒;水量太多,一时饮不完,达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冬天饮水量一般减少,配给药液就不宜过多;而夏天饮水量增高,配给药液必须充足,否则就会造成部分禽只缺饮,影响药效。药液量常以家禽24小时饮水量的1/4—1/5为宜。

  (5)水的处理。混饮给药一般用去离子水为佳,因为水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此外,也可选用深井水、冷开水、蒸馏水,如稀释疫苗最好使用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溶解和稀释药物不可用污染的河水、井水或池塘水,也不可用热开水。井水、河水最好先煮沸,冷却后,去掉底部沉淀物再用;经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在日光下静置2—3小时,待其中氯气挥发后再用,以免因水中所含有的有关成分而受影响药品的效价。加入了消毒药的水必须静置24小时后再饮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6)提前断水。为使家禽在规定时间内能顺利将药液喝完,在用药前必须对其先行断水。舍温在28摄氏度以上,控制在1.5—2小时;28摄氏以下,控制在2.5—3小时;或晚上开始断水,第2天早晨混饮给药。另外投药时,饮水器要充足,应多准备一些干净的饮水器具,保证禽群在同一时间内都能喝上水,避免家禽竞争饮水而导致饮药量不均。

  (7)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饮水给药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配伍禁忌。有些药物相互之间有协同作用,合用可以增强疗效,如盐酸环丙沙星与盐酸林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有些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发生中和、沉淀、分解等,使药物无效,如液体型磺胺药与酸性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C、青霉素、盐酸四环素等)合用会析出沉淀。此外,磺胺类药物饮水给药时可与小苏打配合,以保护肾功能,防止尿酸盐沉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剂量 禽类 估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