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禽流感诊断与防控要点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它既可发生于禽类,又可发生于哺乳动物。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禽流感在造成巨大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禽流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

一、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鸟。病毒可较长时间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2.易感动物:家禽和多种鸟类易感。部分水禽和野鸟带毒而不发病,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只或其分泌物、排泄物和其他污染物而引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4.流感病毒本身的毒力是禽类发病和死亡的决定因素,往往高致病力的毒株(如H5)传染性更强,家禽也易感染。
5.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大、中、小禽只均可发生,且伴随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常发于天气突变时。

二、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

1.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2.鸡只突然死亡,高死亡率;病鸡精神极度沉郁,不吃不喝,头脸水肿,冠髯发绀,脚鳞出血,神经紊乱。
3.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症状,腹泻,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三、禽流感的主要病理变化

1.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特别是腺胃乳头与十二指肠、呼吸道黏膜、心冠脂肪与心内膜。
2.胰脏沿长轴常有淡黄色坏死斑点和暗红色出血区域。
3.种鸡和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输卵管中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
4.水禽在心内膜还可见灰白色条状坏死灶。
5.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四、与其他禽病的鉴别诊断

1.与新城疫的鉴别要点:一方面禽流感病禽常见胰脏坏死,出血,脚鳞出血,肿头,而新城疫较少见到。另一方面,发生新城疫时常可监测到其抗体的异常变化,如抗体水平极不整齐,抗体效价高的可达1∶256以上。而且紧急接种LaSota疫苗或I系疫苗就可控制疫情。若将禽流感误诊为新城疫而紧急接种LaSota疫苗或I系疫苗时,会加重病情。因此,当禽群有新城疫症状,而新城疫抗体正常的情况下应怀疑感染了禽流感。
2.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鉴别要点: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于大鸡,会咳出带血痰液,很少见到消化道症状,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禽流感在各天龄的鸡群中均可发生,兼有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
3.与慢性呼吸道病的鉴别要点:低致病性或非典型性禽流感病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上呼吸道炎症明显,拉青色水样粪便,死亡率超过30%。慢性呼吸道病也有呼吸道症状,但以严重的心包炎、腹腔炎和气囊炎为主,心包膜增厚,气囊上常见黄白色干酪样物,该病对一些抗生素敏感,可以治疗。
4.与减蛋综合征鉴别要点:产蛋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时会引起产蛋量急剧下降,呼吸道炎症,死亡率不高,病鸡产下的蛋可见蛋壳颜色变浅或呈花斑状。减蛋综合征病鸡没有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量达不到高峰,产出的蛋以畸形蛋、软壳蛋为主。

五、免疫要点

1.现可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为灭活油乳剂疫苗,多为针对H5、H9的单价或多价疫苗。肉鸡在第10天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剂量为0.3毫升/只,在第35~40天龄作第二次免疫,剂量为0.5毫升/只,种鸡蛋鸡应在开产前一个月作第三次免疫,其后每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肉鸭于4天龄左右免疫一次即可,剂量为0.5毫升/只,种鸭应于20天龄免疫第二次,然后在开产前免疫一次,产蛋中期免疫一次,每次剂量0.8~1毫升/只。鹅的免疫程序同鸭,剂量稍大,小鹅用量为0.5~1毫升/只,大鹅剂量为1~2毫升/只。
2.免疫注意事项:①首免时间以10天龄较为合适,因雏禽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过早免疫诱导形成的保护作用较弱。②加强疫苗接种后15~20天内的管理,因首免禽流感疫苗经15~20天才能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这段时间内雏禽对禽流感病毒是易感的。③免疫效果的好坏一般以HI抗体效价来评估。一般来说,当HI抗体效价在1∶64以上、整齐度较好时禽群免疫才算合格,因而有条件的禽场应加强免疫监测,了解禽流感HI抗体水平,以便适时免疫。④免疫接种前后应避免禽群发生其他疾病,特别是传染性囊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这些疾病会抑制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使免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禽流感 抗体 新城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