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
预防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加强脐带消毒和圈舍的消毒工作。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每只灌服土霉素0.15~0.2克,每天灌服1次,连续灌服3天。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搞好预防接种。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参照说明书,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在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给其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治疗 给患病羔羊灌服0.2~0.3克土霉素和0.2~0.3克胃蛋白酶,每天灌服两次。也可用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0.2克,用适量水将其混合后一次灌服,每天服3次。还可将敌菌净与磺胺类药物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羔,每公斤体重用药30毫克。对腹泻脱水的羔羊,每天补液1~2次,每次口服补液盐20~100毫升。
山羊伪结核病
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死亡。
预防 平时须搞好羊群卫生工作,皮肤破伤应注意及时处理。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伪结核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皮囊,疗效不好。可于早期用0.5%的黄色素10毫升静脉注射,如与青霉素并用,可提高疗效。对脓肿按一般外科常规处理,在脓肿熟透且皮未破时,用刀将其切开,将脓液排除,用浓碘酒消毒,创口内塞入浸有碘酒的纱布条,将排出的脓液深埋处理,地面要用百毒杀进行消毒。
传染性脓疮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为特征。该病在羊群中常可连续危害多年。
预防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严防创伤感染。发病后对全群羊多次彻底检查,将病羊隔离治疗,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的石灰乳等彻底消毒用具和羊舍。
治疗 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2%的龙胆紫、碘甘油或5%的土霉素软膏,每天涂抹1~2次。对病重者还应对症治疗。
流感
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钟120次左右),体温40.5℃。 治疗 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两天,另加地塞米松10毫升注射。经过治疗,第三天可痊愈。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每天按每100公斤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毫升、卡那霉素250万国际单位分别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羔羊。当寒冷、潮湿、多雨雪、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和饲料突变时易发生内源性传染。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羊受寒冷侵袭,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已经发病的羔羊,应查明诱因,积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并将其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5%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治疗
将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3天。对严重病例,可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待症状缓和后,再改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羔羊肺炎
羔羊肺炎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多发生于冬、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
预防
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毫升。
治疗
给病羊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注射两次,每次2~3毫升,连用3~4天。也可用支原净、泰乐菌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用药4~5毫克,每天1次,连用6天。
皮肤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俗称脱毛癣、钱癣,多发生在羊的颈、肩、胸、背部和肛部上侧。病初有豌豆大小结节,后期界限明显并覆有灰白色或黄色癣斑,大小不一,痂皮增厚,被毛易折断或脱落。病程持久,影响健康和美观。
预防
保持羊体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体表有无癣斑和鳞屑,及时洗刷被毛,发现病羊及时隔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2-14/11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