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鸭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致病因素的强弱程度和是否存在;
二是禽体抵抗力的强弱。因此,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采取必要措施,消灭传染源,断绝传染途径,建立健康群体,是鸭病防治的根本。  
现将鸭病预防的一些必要措施总结如下:
1、精心选择鸭场址,合理布局  
养鸭场地要远离居民点,远离屠场、市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而不要位于低洼积水的地方,还要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  
鸭场要合理布局,生产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要分开。鸭舍应建在高处,舍门朝南向阳,舍内宽敞,通风透光,并有充足活动场所,有保温防暑和安全措施,设计要便于消毒管理,供鸭游泳的池水要不定期或必要时更换。兽医室、解剖室、密封的尸池、粪池应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
2、建立健康鸭群   
欲建立健康鸭群必须做到:  
(1)实行自孵自养  
孵化过程中,要严格按卫生防疫的要求去做,种禽要健康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孵化用种蛋要尽早消毒,消毒后要防止重复污染;做好孵化室或孵化厂的卫生工作,室内空气保持新鲜,蛋盘不外借,用后消毒;不同来源的种蛋要分别孵化,减少传染机会,也便于查清疫源。  
(2)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即一栋鸭舍只养同一日龄的鸭。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或易发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采用“全进全出”制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鸭的成活率。  
(3)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免疫程序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有无疫情和鸭群情况具体制定。一般来说,疫区每年应给鸭群接种弱病毒疫苗至少两次为妥。  
(4)防止由场外或外地引入菌、病毒或疾病  
即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尽量避免引进苗鸭、种鸭或种蛋。如须引进,应从非疫区引入,并做好严格检疫,隔离观察两周后,证明健康方可混入鸭群。
3、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选好苗禽,精心育雏,适时开食和饮水   
养好禽类的关键是选择优质健壮的苗禽。精心育雏要做到:第1天饮5%糖水及0.5%电解多维水和0.1%氯霉素或0.02%病必宁,第2天饮0.02%高锰酸钾水,0.2%四环素或红霉素水。适时饮水和开食时间应在出壳后24小时。  
(2)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强化卫生管理制度  
平时鸭舍进口处要设消毒池,鸭舍和鸭棚内要进行消毒,杀灭空气、鸭体表、网具、地面、墙壁等处的病原体。  
(3)注意保温,保持湿度  
温度的忽冷忽热,往往是引起疾病流行的直接原因,尤其在育雏阶段。要注意保持鸭棚的温度,这一点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弱。另外,鸭棚内的湿度,也注意保持在相对湿度60%~70%。  
(4)优质全价饲料是健康鸭群的保证  
(5)带禽消毒  
对以下几种情况可带禽消毒:    
A、在鸭群发生急性传染病,被隔离封锁后,对禽舍活禽进行喷雾消毒。    
B、一些大型养鸭场,最好每隔日对禽群或禽舍进行喷雾消毒。    
C、在鸭群不时有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和散发性禽出血性败血病等疫病发生时,每日或隔日对群鸭舍喷雾消毒。  
(6)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制度  
(7)防止各种鸟兽传播疾病,防止鼠害,注意灭鼠  
(8)防止粪便、垫料传播疾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喷雾 传播 病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