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如果对药物知识知之甚少或无知,错误用药、滥用药物,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基层的许多养禽户,在使用药物上存在着种种误区,轻则影响家禽健康、疾病防治无效,重则引起药物中毒,造成损失。
误区一,认为“抗生素万能” 有些养禽户,鸡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拿了抗生素就用,一种不行再换一种。殊不知,抗生素不是包治百病的。滥用抗生素危害极大,除了增加成本外,还造成耐药株的增加,或造成多重感染,并且污染了环境。在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最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另外长期应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为什么有些鸡群长期水样腹泻久治不愈呢?.可能就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纠正的办法:对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样的细菌病,再来挑选对路的抗菌药物治疗。有条件的要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的疗效病愈后需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解菌群衡,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误区二,“疫苗也能治疗”。殊不知,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生物制品。任何疫苗只能起着预防作用,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
如果鸡群发生了病毒性疾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来治疗,其作用是中和体内强毒。从免疫学角度上讲,又称被动免疫。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一般只有15天左右,病愈后还应用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扰素”或“新城疫核酸”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对病病毒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鸡群早期感染了病毒性疾病,有些疫苗紧急预防是有效的,如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等。如果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就会加重病情,鸡群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认为“进口药物比国产的好”。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取决于该药品的质量,即有效成分。临床证明,国内许多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疗效不亚于进口药品,有的比进口药还好。例如国内生产的抗球虫药“球速杀”、“瑞达球克”、“红球欣”等,抗球虫效果并不比国外的差。
误区四,认为“人用药比兽药好”。用人药来防治禽病,一是增加了成本(人药贵),二是违反了法规。国家已明令禁止,不准随意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禽疾病。曾记否,以前人用抗生素只用几万到几十万单位有疗效,而现在用几百万单位疗效也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细菌有了耐药性。如果人吃了带有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会使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人类医疗资源丢失。
误区五,认为“任何药物都可以混合起来用。”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治疗禽病的方法之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之问的联合应用,有的会产生增强或协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有的则产生拮抗作用甚至无效,如红霉素与链霉素。所以,药物的联合应用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千万不可已擅自组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六,“消毒不消毒照样养好鸡”有些养鸡户消毒观念淡薄,鸡舍从不消毒,想靠运气来养鸡。殊不知,家家户户养鸡,在既没有防疫沟又没有防疫墙的情况下,商品大流通的环境里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病菌,如果防疫工作未做好,一旦致病菌进入鸡舍就会发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笔者认为,养禽户应着重抓好鸡舍及环境的消毒,包括带鸡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用不同类别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经常性消毒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认为“药物在治疗时的用量越大越好”。有些养禽户,求好心切,在给病禽用药时任意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是药份分毒’,任何药物剂量过大对机体都有副作用。如果不按医嘱,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就会中毒,临诊上常见的有磺胺药中毒、马杜霉素中毒等,任何药物的应用都有个度。实践证明,以家禽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疗效最好;个体治疗比群体治疗效果好,家禽饮水治疗比混料效果好。
误区八,认为“只要鸡病好,药残问不了”。畜禽的药残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曾记否,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的药残,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少,经济损失惨重。现在国家三令五申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放心蛋”。养禽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该停药时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2-09/11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