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混饲给药应注意的问题


药物预防是集约化养殖场预防疾病的常用措施,而混饲给药是畜禽群体给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所谓混饲给药,是指将药物均匀给拌入饲料中,让畜禽采食的同时,吃进药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投药,对于不溶于水或适口性差的药物更为恰当。通常抗球虫病药物、促生长剂及控制某些传染病的抗菌药物常用此法。利用混饲给药预防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掌握拌料给药剂量 采用混饲给药时,要准确、计算所用药物剂量。如果按采食量给药,应详细准确了解畜禽日平均采食量,再计算所需药量;如果按畜禽体重给药,则必须抽样测得畜禽平均体重,算出全群(场)体重数,再计算所需药量。需要强调的是,抽样必须是随机抽样,即每1头(只)畜禽被抽中的机会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抽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如对于鸡群来讲,首先根据鸡群大小确定抽样比例,一般讲,万只鸡按1%抽样,小群按5%抽样,但不少于50只。平养鸡抽样时,一般先将舍内鸡徐徐驱赶,使舍内各区域鸡只及大小不同的鸡只均匀分布,然后在鸡舍任一地方随意用铁丝网围出大约需要的鸡数,逐一称重;笼养鸡抽样时,应从不同层次的鸡笼抽样称重,每层笼取样数应该相等。
  总之,药物的剂量应该适当,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过大,易引起畜禽中毒,而且还会造成污染和浪费。
  (二)药物与饲料必须搅拌均匀 尤其是一些安全范围较小和药物和用量较小的药物,如喹乙醇等。生产中常用递加稀释法,又称分级混合法,即先将一定剂量的药物加入少量的饲料中混合均匀,再与10倍量饲料混合,依此类推,直至混合到全部的饲料当中。注意不能将药片直接加入颗粒料中,否则药物会沉积到料槽(桶)底部,造成混合不均。混合不均,可引起畜禽个体采食药物不均衡,药量不足达不到药效,药量过大会引起畜禽药物中毒。切忌将药物一次性地加入到饲料当中。
  (三)注意控制采食位置和采食时间 要根据需要,给畜禽提供充足的采食位置和采食时间,保证在药物有效期内,畜禽可同时采食完预定的饲料、摄入预定数量的药物。包括混饲给药之前的适当限喂(注意不能停水)、适当调整弱小畜禽的采食位置和适当延长采食时间等等。
  (四)药物与饲料配合时,要注意饲料中添加剂与药物的关系 注意两者之间的配伍禁忌,如较长时间应用磺胺类药物时应补给维生素B1和维生素K;应用氨丙啉时则应减少维生素B1的用量。此外,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或土霉素时,这些抗生素会与饲料中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钙离子结合而不能被肠道吸收利用,这时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3克硫酸铜,使饲料中的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钙。
  (五)药物联合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避免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药效降低,甚至丧失。如泰妙菌素与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拮抗作用;诺氟沙星(氟哌酸)不可与利福平、呋喃坦丁合用,利福平可拮抗氟哌酸的作用,呋喃坦丁可对抗氟哌酸在尿道中的抗菌作用;鞣酶蛋白不宜与胰酶、胃蛋白酶、乳酶生同服,因这些蛋白质与鞣酸结合即失去活性,鞣酸可使硫酸亚铁、氨基比林、洋地黄药物发生沉淀,而妨碍吸收,影响疗效;硫酸亚铁等铁剂与四环素类药物可形成络合物,互相妨碍吸收。
  (六)限制饲养时谨慎进行混饲给药 畜禽患病初期,在天气异常寒冷、炎热,或遇天气突变,畜禽长途运输,以及饲养方式、管理制度发生改变等情况易引起食欲不振或不食,以及由于某些原因采取的“限制饲养”阶段,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采食量的准确计算,谨慎进行混饲给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抽样 剂量 氟哌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