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饲养管理

半咸淡水养殖鲈鱼技术要点


    随着人工淡化养殖鲈鱼技术的突破,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是淡水鲈鱼。淡水鲈鱼的口感、肉质、风味远不如半咸淡水的商品鲈鱼,市场差价每千克达15元左右。近年来,我区许多养殖户利用打咸水井的办法或选择临海的水域建造池塘,进行半咸水鲈鱼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养殖池塘选择与建造

    选择有地下咸水源的地方,挖地下咸水井,或选择盐度为5~10、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为好。养殖水质要求清新、水源充裕。每口池塘面积约3~5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池塘要设有进、排水涵闸,不重复使用养殖废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每3亩水面配备2台0.7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二、苗种培育

    1.网箱设置 在准备好养殖成鱼的池塘一边搭一条投饵的栈桥,于栈桥两旁设置若干个网箱,网箱材料可用14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缝成长3~5米、宽2米、深1.5米的规格,用竹竿固定。

    2.做好淡化养殖的准备工作 不管是人工繁殖的鱼苗或捕捞的天然鱼苗,都生长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要先检测出养殖池塘的盐度,要求供苗者进行多次降咸淡化,在不超出养殖池塘盐度5时才可放养。在淡水池塘育苗,还要在网箱周围用塑料膜围成一个小水体,投苗前适当加盐至接近鱼苗放养前的盐度,让鱼苗投放后有一段适应时间,提高成活率。

    3.育苗密度 原塘育苗,有利于减少过塘引起鱼种的损伤。用来培育的鱼苗体长2~3厘米,每平方米网箱放养500尾左右,每口池塘的鱼苗数量可比计划放养的鱼苗多出20%~30%,以备死亡损耗。

    4.投饵驯食的方法 以优质配合饲料或鲜鱼糜为饵,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将优质配合饲料或鱼糜均匀地投撒到网箱中,驯化鱼苗抢食,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0%左右,以观察到鱼苗大致都能食到和食饱为好,具体做法是注意鱼苗抢食程度减弱后则停止投喂,以免暴食而引起肠胃疾病。

    5.及时分级培养 10天后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此时应过筛分池培育,减少大鱼吞食小鱼和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分池培育10天左右,在网箱周围用网片围出100平方米的一块小水面,放出网箱中的鱼种再喂养15天,此时鱼种已在10厘米以上,然后拆去围网,再进入大塘养殖,这样目的是防止鱼种过早进入大塘追食生物饵料,而弃食人工投喂的饵料。

    鱼苗的中间培育过程要注意网箱的水质和溶氧量。可在网箱中设置增氧气头,要经常刷洗网箱,保持水体流动、交换良好。

    三、饲料

    1.小杂鱼要求新鲜、硬骨少,苗期可打浆投喂,随着个体的长大,应切块投喂。鲈鱼可吞食相当其口裂长度1.5倍的鱼肉块。小杂鱼的饲料系数约为4~5。

    2.人工配合饲料 以45%的鱼粉、20%的酵母、20%的豆饼、13%的α-淀粉,加上多维、微量元素等组成人工配合饵料的基本配方,制成软颗粒,颗粒大小随鱼体增大而变化,软性颗粒饵料养殖效率较高,且在防病时可适当增加防病药物。人工饲料来源稳定,使用方便,尤其是对高密度养殖有减少水质污染、防止鱼病发生的积极作用,饲料系数可达1.5~2.0。

    四、成鱼养殖管理要点

    1.清塘、培水 有条件的池塘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千克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5千克"生物肥水王"培育浮游生物,待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已达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千克。另外每亩搭配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白鲢,以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比较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以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这有利于观察鱼群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对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物的饵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鲈鱼 立方米 育苗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