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饲养管理

海虾淡水养殖的技术


    海是淡养是指将海水虾类经淡化后放入淡水中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是病的广泛流行,使海水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近年来虾病的广泛流行,使海水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模式和方法,不少省市进行了淡水养殖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新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为发展海水虾的养殖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我市近两年来也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和刀额新对虾人工育苗试验,获得可喜效果,并初步总结出养殖技术要点。

    1品种价绍

    1.1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亦称砂虾、泥虾、土虾等,属对虾科、新对虾属,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沿海,其壳薄体肥,肉嫩味美,且生命力强,常能以活是面市,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是类之一。

    刀额新对虾体色土黄到棕褐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鞭约为头胸甲长的1/2。刀额新对虾属中型虾类,在新对虾属中是个体较大的种,但比对虾属的个体小,在自然界一般体长为9.0~14cm,最大体长为16cm,在人工养殖环境下,虾的个体偏小,一般为8~10cm。刀额新对虾广泛分布于我国山东半岛南岸以南沿岸海域,其水深分布也较广,在140m深线以浅的海区均有分布,以水深20~50m的海区较为密集.栖息的底质为沙泥、泥沙、沙和泥。以沙泥和泥沙底质的水域鱼获量较高。刀额新对虾又为广盐性虾类,从3.5%的高盐水域到河口的咸淡水水域均有分布,适应的水温获围为17℃~32℃。它的活动和天气、潮流有密切的关系,天气寒冷或者水清透明度大时,白天潜伏少动,用附技扒开泥沙,形成洞穴,把身体埋在洞穴中,仅露出眼睛和触角。黄昏时爬出洞穴进行摄食。刀额新对虾为杂食性,在幼体阶段与虾类似,在虾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地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也摄食颗烂饵料。摄食强度昼夜变化以白天最低,黄昏开始上升,夜间继续增高,早晨最高。这与它白天潜伏少动而夜间活动性强有关。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ei Boone,1993)旧译名凡纳对虾、国外叫白脚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它们是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外虾)。我国的人工养殖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地区早于大陆沿海。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酷似,体呈浅清色,无斑纹,与中国对虾相比,肌肉略呈乳白色,额角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相对较短,第一触角内外鞭等长,且极短小,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 cm,在养殖环境下,一般可达11~13cm。南美白对虾为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低,白昼多匍匐爬行或潜伏在海低表层,夜间活动频繁,喜静怕惊,适宜水温在25℃~32℃,盐度在2.8%~3.4%,值在7.7~8.3,人工饲养时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盐度在0.05%~4%(渐变幅度),pH值在7.3~8.6之间。南美白对虾食性广而杂,对食物的要求低,饵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质成分。即可正常生长。

    2淡水养殖技术

    2.1刀额新对虾具有潜沙习性,因此,养虾池底质量好为消质或泥沙质。南美白对虾不具潜沙习性,泥低质即可。选择虾池以长方表为宜,而积1300~7000m2,水深1.2~1.5m.池中要挖环形沟或中央沟,以利疏通水流和供虾栖息。沟的宽度视虾池的面积而定,通常3~5m,深度在0.5~1m。池堤坡度1:(2~2.5),池底进水口要高于出水口,以利用排水,养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供排灌使用。总之,要求养虾池地点水源充足,水质好,土质坚实,排水方便,也可利用原养鱼池经改造修整后进行养殖。

    2.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2.2.1塘的清淤消毒对新建的虾池,只要曝晒2~3d即可进水,对老池塘则需清淤曝晒一冬,清整塘边杂草,并要严重清塘。方法为:在虾苗放养前20d,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先将生石灰在小水池中化开趁热全池泼洒,或池底进20~30cm水,每667m2用10~15kg漂白粉全池泼洒,清除野杂鱼、吓,消灭病原微生物。

    2.2.2培养基础饵料池塘清淤消毒15d左右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进水口用80目筛绢过滤,前期进水50~70cm,然后选择晴天施肥料,以培养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施肥每667m2可用经发酵熟化的有机肥100~150kg,均匀撒开,或用无机肥每667m2尿素2kg,过磷酸钙1kg,全池泼洒。用无机肥需隔日以等量追肥一次。一般7~10d水色转肥呈浅黄绿色,透明度在30cm,表明水中生物饵料较为丰富,再测定水温和pH值,若这些条件均适宜则可以放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虾类 浮游生物 成活率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