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饲养管理

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底泥养贝,虾蟹残饵、粪便肥水,水的肥力催生单细胞藻类,贝类滤食过多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调节水质,又为虾蟹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达到了互利共生的目的,亩产贝类300kg,对虾50kg,梭子蟹100kg,亩产值0.9万元,亩利润0.55万元,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都有了较大提高,对全市、全省的海水池塘养殖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通过了“全省对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验收,200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渔业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山东省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

    一、准备工作

    1.池塘改造 对现有池塘进行大改小、浅改深,改造后单个池塘面积控制在4亩~6亩,有效水深达到2.0m以上,堤坝坡比1∶2,修整闸门、水渠等进排水系统。

    2.清污整池 每年养殖结束后将池塘、进排水渠等处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清除池底的污泥和杂物,特别要注意清除杂藻、杂草和穴居虾蟹类。表层淤泥清除运走,不得堆在堤坝上。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

    3.整修蛤台 在池塘正常水位线以下1.0m处,沿堤坝内侧四周整理成蛤台,作为贝类养殖区域。蛤台高于池底0.5m,宽1.0m~1.5m,长度应绕池一周,面积约占池塘的1/4~1/5,翻耕、整平,用网眼1cm的聚乙烯网覆盖。

    4.池塘分割 先将池塘用聚乙烯网和竹棍拦成两部分,1/3水面用于养殖梭子蟹,2/3水面用于养虾。再在蟹池背风向阳的边角用20目网拦出一小块水面,面积约占蟹池的1/10,作为蟹苗的暂养池。

    5.安装进排水闸门过滤网 在池塘进水消毒前,应当事先安装好闸门滤网。进水网采用锥形网(袖子网),排水网采用弧形围网,网目均为60目。进水网的安装要严密,网框缝隙要堵塞结实。

    6.进水和消毒 进水时间应尽量提前,当地一般是在阴历腊月至正月进水,分几潮缓缓进水,保证进水网的安全,尽量纳足水。进水后封闭闸门,全池泼洒漂白粉20g/立方米或生石灰250g/立方米消毒。

    7.施肥肥水 消毒药效消失后肥水,施用二铵、尿素或复合肥,用量为6g/立方米~10g/立方米。施肥后7天~10天不见水肥应追肥。培养池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0.3m左右。

    二、苗种放养

    1.合理确定混养品种 贝类可供选择的有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文蛤等,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适于泥底或沙泥底,文蛤适于沙底,可根据池底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对虾一般选择中国对虾,沙底池塘也可养殖日本对虾。梭子蟹为近海常见的三疣梭子蟹。

    2.苗种选择 贝苗要求大小均匀,新鲜,活力强,无病无伤,破损率低,受振动两壳紧闭,无张口,无变味,尽量缩短中途运输时间。缢蛏苗、菲律宾蛤仔苗规格多为3000粒/kg~5000粒/kg,文蛤苗、青蛤苗规格多为200粒/kg~400粒/kg。虾苗要求体长1.5cm以上,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逆水游动力强,最好是经过检疫的SPF苗种。蟹苗宜选用Ⅱ期幼蟹,最好是变态为Ⅱ期后第三天的幼蟹,要求活力强,规格整齐,放入池塘后即可蜕壳变为Ⅲ期幼蟹。

    3.放苗顺序与时间 通常贝苗先放,虾蟹苗后放,以防贝苗受虾蟹伤害。贝类放苗时间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肥水后放苗。中国对虾在4月上中旬水温达到14℃后放苗。梭子蟹5月中旬前后放苗。

    4.放苗密度 缢蛏、菲律宾蛤仔亩放养苗10kg~20kg,文蛤、青蛤亩放苗50kg~70kg,均匀地播撒在蛤台上,不要撒到环沟中,不宜在烈日、暴雨天气下播苗。对虾亩放苗0.5万尾~0.8万尾,直接放养。梭子蟹亩放苗0.3万只~0.5万只,先放在蟹苗暂养池中集中暂养。

    三、养殖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贝类 立方米 藻类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